[实用新型]一种聚烯烃改性太阳电池背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7374.3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3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伟;夏文进;张育政;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48 | 分类号: | H01L31/048;B32B27/08;B32B2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林建军 |
地址: | 215542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改性 太阳电池 背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电池背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烯烃改性太阳电池背板。
背景技术
太阳电池背板是太阳电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背板是电池背面的保护材料,用于支撑、固定太阳电池,并起到保护太阳电池组件的作用。由于电池背板位于太阳电池组件的背面的最外层,要求背板具有良好的抗环境侵蚀能力,因而制造太阳电池背板的材料必须具有耐湿热老化性,耐高低温,耐水解性,耐腐蚀性能,以及持续抵御光照射的能力。
CN101177514A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制备方法,该背板包括基材和含氟聚合物层,含氟聚合物层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含氟树脂25-45份;改性树脂1.5-3份;聚合物填料0.5-3份;无机填料0.1-1份;溶剂50-70份。CN101097967A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复合膜,由下述三层材料复合而成:0.035-0.045mm厚的聚氟乙烯膜;0.18-0.30mm厚的PET膜;0.025-0.035mm厚的EVA涂层。上述公开专利的太阳能电池背板材料采用了氟材料,具有下述缺点:氟材料表面能高,表面憎水,粘结性能差,使得太阳电池背板各层之间的附着力低;氟材料作为背板层,加工困难,生产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耐湿热老化,耐撕裂,耐水解,耐气候、耐冲击,电气绝缘,尺寸稳定,易加工的聚烯烃改性太阳电池背板,有利于保护太阳电池组件,延长太阳电池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聚烯烃改性太阳电池背板的主要技术方案为:所述背板包括基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层两侧的耐湿热老化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聚烯烃改性太阳电池背板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基层为经过共混改性形成的具有耐湿热老化的PET。
所述基层的厚度范围为:50-350微米。
所述耐湿热老化层为通过填充改性形成的聚烯烃材料。
所述耐湿热老化层中的聚烯烃材料为改性的PET或PP树脂。
所述耐湿热老化层的厚度范围优选为:10-250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聚烯烃改性太阳电池背板,具有突出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基层为PET与PP共混改性形成的PET层,并对基层进行等离子处理,使基层具有耐湿热老化,耐撕裂,耐水解,电气绝缘,尺寸稳定,易加工的突出特点。在经过等离子处理过的基层表面流延经过改性的聚烯烃树脂,并经过常温固化形成耐湿热老化层,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背板层的耐湿热老化性能,并同时具有耐气候、耐冲击,抗紫外线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的背板不含氟材料,安全环保,成本低廉,避免了氟材料难粘结而导致太阳电池背板各层之间的附着力低的弊端,从而提高了太阳电池背板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聚烯烃改性太阳电池背板的实施例,包括经过PET与PP共混改性形成的基层1,以及形成在所述基层1表面的经过流延聚烯烃树脂并常温固化后所形成的耐湿热老化层2。本实用新型的基层1是经过PET与PP共混改性形成的基层,其中,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为聚丙烯,通过对两者进行共混改性,可以克服两种材料自身的劣势,进一步优化其性能,采用共混改性后得到的PET作为基层,具有耐湿热老化,耐撕裂,耐水解,电气绝缘,尺寸稳定,易加工的突出特点,可以充分满足太阳电池背板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在基层上设置了经过流延聚烯烃树脂并常温固化后所形成的耐湿热老化层2,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通过添加无机填料云母粉并经偶联剂等表面处理得到,该耐湿热老化层2具有耐湿热老化,耐气候、耐冲击,抗紫外线等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基层1的厚度为50-350微米,优选地方案为70-250微米,具体数值可以选为50微米,70微米,100微米,150微米,200微米,250微米,300微米,350微米,选择上述厚度的基层1可以使背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也有利于加工和整体性能的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耐湿热老化层2的厚度为10-250微米,优选地方案为30-200微米,具体数值可以选为10微米,30微米,50微米,100微米,150微米,200微米,250微米,选择上述厚度的耐湿热老化层2可以更好地满足粘结性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耐湿热老化层的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73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影像存储装置与影像纪录器
- 下一篇:一种邻位香兰素的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