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制备甲缩醛的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7663.3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0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宝;胡翔;胡丹;徐宗强;胡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绩溪三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C07C43/3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制备 甲缩醛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是工业上制备乙醚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甲缩醛,为微具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多种试剂混合,是合成聚甲醛等的重要化工原料,在电子电器、运输、建筑领域、医药、农药和橡胶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甲缩醛作为一种环保型无苯溶剂,由于其具有的独特理化性能,即良好的溶解性、低沸点、与水相容性好,能广泛用于化妆品、家庭用品、工业汽车用品、杀虫剂、皮革上光剂、橡胶工业、油漆、油墨、鞋用胶粘剂,电子设备清洁剂、彩带配方、空气清新剂配方等产品中,今年来发展很快,尤其是在气雾剂领域展现了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目前,甲缩醛生产行业中,对于甲缩醛的初步制备普遍使用的是需要在反应釜上安装独立的加热装置,而此独立的加热装置存在以下缺陷:对于反应釜釜底加热不均匀,局部之间会有温差;而独立的加热装置还需要单独加装,费时费力,提高了劳动成本。同时传统使用的反应釜的搅拌效果也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业制备甲缩醛的反应釜,能够提供较均匀的加热效果,同时反应釜的搅拌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工业制备甲缩醛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以及装配于釜身的搅拌器,上述反应釜釜身下半部分为外釜与内釜构成的双层结构,外釜与内釜之间为中空层,外釜设有加热料进口与加热料出口,外釜底部设有若干安插电加热棒的通孔。
进一步地,上述反应釜的外釜与内釜的底部弧形一致。
进一步地,上述中空层的厚度在任意纵截面均一致。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器的搅拌片下端部分的弧形与内釜底部弧形一致。
进一步地,上述反应釜中空层的厚度为内釜横截半径的0.3~0.8。
进一步地,上述加热料进口与加热料出口分别位于外釜的两侧。
进一步地,上述加热料进口的高度高于加热料出口的高度。
进一步地,上述外釜底部的通孔在底釜底面上呈几何对称状。
进一步地,上述外釜底部的通孔设有8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反应釜下半部分设为双层结构,加热料送入中空层,中空层的厚度处处一致,可使得加热料的均匀,为反应釜提供均匀的加热效果;反应釜底部设置的对称的通孔可插入电加热棒,根据加热需要可控制导电的电加热棒数量以获得适宜的热源,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并且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反应釜装配的搅拌器的搅拌片,其底部弧形与内釜底部弧形的一致,使得物料在搅拌时获得充分的接触,并且不会对反应釜的内釜造成刮伤等物理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案例工业制备甲缩醛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案例工业制备甲缩醛的反应釜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施案例工业制备甲缩醛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案例工业制备甲缩醛的反应釜的仰视图,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工业制备甲缩醛的反应釜,其包括反应釜1和搅拌器2,搅拌器2装配于反应釜1内。
反应釜1釜身下半部分为双层式结构,是由内釜13和外釜11构成的,内釜13和外釜11底部的弧形一致,内釜13和外釜11之间留有中空层12。中空层12的厚度在任意纵截面均一致,即中空层12中容纳的加热料处处均匀,对内釜13提供的加热效果处处均匀一致。同时,反应釜1中空层12的厚度为内釜13横截半径的0.3~0.8,在此比例下加热效果较佳,且不浪费加热介质。外釜11的外侧设有加热料进口111与加热料出口113,加热料进口111与加热料出口113位于外釜11的两侧,并且加热料进口111的高度高于加热料出口113的高度。
反应釜1的外釜1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安插电加热棒的通孔115,此若干个通孔115在底釜底面上呈几何对称的行状,在本实施案例中,外釜底部的通孔设为8个。
搅拌器2是由电机21、直杆23、若干片搅拌片25构成的,其中直杆23的顶端连接至电机21,电机21设置于反应釜1的外部,若干片搅拌片25安装于直杆23的底部,搅拌片25的组合使得搅拌面为水平面。搅拌片25下端部分的弧形与内釜13底部的弧形一致。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绩溪三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绩溪三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76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纤维双层油罐
- 下一篇:一种大FSSS粒径镍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