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柱复合绝缘子用大直径芯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8448.5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2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慧;张军;吴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超码复合材料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38 | 分类号: | H01B17/38;H01B17/14;H01B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柱 复合 绝缘子 直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电压输变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柱复合绝缘子用大直径芯棒。
背景技术
与瓷质支柱绝缘子相比,复合支柱绝缘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污闪的特点,其在高压输变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我国输电技术向高电压、远距离、高容量的不断发展,对支柱复合绝缘子的需求越来越多,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220kV以上等级。电压等级越高,复合支柱绝缘子高度越高,强度和刚度要求也越高,这就要求不断地加大芯棒的直径。但由于传统的芯棒由浸渍过环氧树脂的无碱玻璃纤维挤拉而成,目前的能力最大直径只能达到130mm,很显然在330kV及以上的电压能级,其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必须用另外的工艺路线去获得更大直径的芯棒。有一种正在使用的技术是在小直径挤拉芯棒上分次湿法缠绕,分次固化,一直到所需的尺寸。这种工艺方法得到的产品直径大,材料消耗大,制造周期长,同时浪费材料,污染环境,还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特别是过多的界面形成的微裂纹使得产品在电气性能上存在较大程度的内部击穿和局部放电过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柱复合绝缘子用大直径芯棒,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成本低,在同样的刚度、强度要求下,具有较小的直径,较少的界面,外表面无需加工,不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真空浸渍具有极好的电气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柱复合绝缘子用大直径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挤拉成型的内芯棒和设置在内芯棒外表面的增强层,所述增强层包括沿内芯棒轴线方向铺设的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和沿内芯棒环向方向卷绕成型的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
上述的支柱复合绝缘子用大直径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和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呈交替设置。
上述的支柱复合绝缘子用大直径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和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的数量均为多层。
上述的支柱复合绝缘子用大直径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和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的孔隙中均填充有环氧树脂。
上述的支柱复合绝缘子用大直径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棒为浸有环氧树脂的无碱玻璃纤维芯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在同样的刚度、强度要求下,具有较小的直径,较少的界面,外表面无需加工,不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真空浸渍具有极好的电气强度。
3、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内芯棒的外表面间隔复合成型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和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因此使得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和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粘接完好,无气隙,进而使得产品具有更高的机械、电气性能,同时强度高,刚性好,重量轻。
4、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适用于220kV及以上交流系统母线支撑、隔离开关及直流系统平波电抗器支柱复合绝缘子。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芯棒1; 2-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
3-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支柱复合绝缘子用大直径芯棒,包括挤拉成型的内芯棒1和设置在内芯棒1外表面的增强层,所述增强层包括沿内芯棒1轴线方向铺设的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2和沿内芯棒1环向方向卷绕成型的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3。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2和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3呈交替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2和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3的数量均为多层,也可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2和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3的数量均为一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2和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3的孔隙中均填充有环氧树脂。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芯棒1为浸有环氧树脂的无碱玻璃纤维芯棒。
本实施例中,内芯棒1的外表面首先设置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2,然后在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层2外表面设置环向玻璃纤维织物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超码复合材料公司,未经西安超码复合材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84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氩弧焊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