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制动控制柜及具有该控制柜的电力机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8602.9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0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黄自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1/06 | 分类号: | B61H11/06;B61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制动 控制 具有 电力机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制动控制柜及具有该控制柜的电力机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机车空气制动柜一般存在以下缺点:
1.骨架结构未实现优化,一般采用框架式结构,多采用方钢等材料,浪费材料体积,另外关键结合点焊接结合区域不充分,且另外骨架在全部制动设备安装后存在顶部强度不够,柜体顶部容易发生变形或者机车发生震动时引起顶部局部振动幅度过大,影响安装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要增加拉板来抵抗列车纵向冲击。顶部拉板通常影响了机车侧墙强度设计,美观,和批量生产的效率。
2.较少全面考虑生产制造和售后维护的可维护性。
3.升弓系统安全连锁通常通过体积庞大的钥匙箱来实现,某些情况下造成制动柜内空间紧张,操作繁琐。
4.不同项目空气制动柜设备布局和接口差异变化较大,每次接口调整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的设计和验证工作,造成设计和生产资源的较大浪费。
5.柜内部件的故障诊断复杂,可维护性不高,通常需要多样工具才能进行更换。
6.控制柜的管路接口通常采用光管,需要另外采用工艺管卡来保证上车前尺寸检查,但安装和移出工艺管卡造成多余流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空气制动控制柜及电力机车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力机车的空气制动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控制柜的构架由彼此焊接在一起的弯曲薄板形成。
进一步地,控制柜内集成有电子空气控制单元,电子空气控制单元与用于电力机车的制动的空气压缩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柜设置成具有控制区域、辅助功能模块区域和接口区域。
进一步地,控制区域内设置有核心自动制动模块、单独制动模块和制动重 联模块。
进一步地,辅助功能模块区域内设置有停放制动模块、撒砂控制模块和无人警惕排风模块。
进一步地,接口区域内设置有辅助风源的接口、电气接口、监控器接口和升弓系统管路接口。
进一步地,在接口区域内,采用可拆卸的端子连接棒的形式设置接口。
进一步地,各个模块或接口通过螺纹方式连接于控制柜内。
进一步地,各个模块或接口设置于控制柜的前部中。
进一步地,控制柜内设置有带钥匙的塞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力机车,电力机车具有前述任一种空气制动控制柜。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提供了一种安装在干线电力机车上的集成了自动空气制动、单独空气制动、停放制动和机车相关辅助空气系统控制功能的机电一体化屏柜。制动柜采用了节省材料、结构强度性能优异的薄板弯曲整体焊接型构架。屏柜采用优化后的模块布置方案,采用了紧凑的新型部件替代国内原有的体积庞大设备。屏柜总体设计模块化和将来各种功能扩展要求。具体说,根据本实用新型,其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一种薄板弯曲焊接构架设计运用于中国铁路制动系统控制柜骨架。
2、柜内集成了一个集成程度很高的电子空气控制单元,该单元能完成所有的机车自动和单独空气制动及制动重联任务。
3、在空气制动柜内采用带钥匙的塞门来实现机车升弓管路安全连锁。
4、制动柜采用了紧凑式布置安装了所有功能模块,制动柜内分为三大功能区域布置:核心自动制动、单独制动及重联制动控制区域;辅助功能模块区域,辅助功能模块含停放制动、撒砂控制、无人警惕排风等模块;辅助风源及电气,监控,升弓管路接口区域。
5、本柜做为标准化平台只需做少许改动下适应国内不同铁路主机厂的机车平台要求,本空气管路柜仅需要在在电气接口网络接口性质上面进行变更就可以适应不同牵引电气系统的要求。空气制动柜设备布局考虑了将来无线重联设备的升级安装接口。
6、底部采用端子连接棒(terminal bar)的接口方式,有利于控制柜在机车安装前每一个接口的核对,同时可拆卸的端子连接棒可以避免在软管频繁更换时,对管路柜内不易接触到的管路的损伤。
7、由于模块或接口通过螺纹方式连接,使得柜内核心控制部件只需要最多一个3/8“的套筒扳手即可实现所有控制部件的现场3分钟以内更换。
8、柜子设计为背部区域完全免维护,背部无任何操作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86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然续流的交流斩波主电路结构
- 下一篇:座椅旋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