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8753.4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2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炎军;景国庆;宋飞;李贵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62170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内用于滑油回油系统油气分离的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油气分离器是保证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油气分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回流到滑油箱中滑油中空气的含量。特别对于循环式滑油系统,如果分离效率不够高,滑油中夹杂的气泡过多,当含有气泡的滑油被直接供往供油路时,会造成换热能力下降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目前,国内外航空发动机润滑系统油气分离装置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平板式油气分离器、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和动压式油气分离器。其中动压式油气分离器是通过油气在压力作用下切向进入油气分离器,在内壁上旋转产生离心力来实现油气分离。国内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0910191233.3),就是一种动压式油气分离器。该结构是一种锥状的结构,具有圆锥体,在圆锥体上部侧壁上设有混合油气入口,顶部有排气口,底部有回油口。在所述圆锥腔体壁面上由上至下设有螺旋型迷宫分离道。该结构存在油气流量较大时分离效率较低,且迷宫分离道加工困难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效率高、加工方便的油气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油气进口引导管、顶部通气盖板、分离筒体和底部出油盖板,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一个二级分离盖板;所述二级分离盖板为一由上段粗筒、下段细筒和平面连接部位组成的通道,其纵刨面空腔形状为T字型;所述二级盖板的平面连接部位盖于分离筒体的上部,下段细筒伸入分离筒体;所述二级分离盖板上段粗筒在靠近平面连接部位的下端沿周向开有若干通孔;油气进口引导管、顶部通气盖板、分离筒体、底部出油盖板和二级分离盖板通过焊接成一整体。
上述油气分离器,所述分离筒体由上方的圆柱形筒体和下方的倒锥形筒体组成;圆柱形筒体和倒锥形筒体通过焊接成一整体;所述圆柱形筒体内壁分布排列若干凸起;所述倒锥形筒体中部往下沿流体的螺旋流线开有数排小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加工方便,通过二级分离盖板、圆柱筒体内壁凸起以及倒锥形筒体的开孔结构,不仅利于提高油气分离效率,而且更有利于大量的滑油能够迅速回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油气进口引导管方向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顶部通气盖板、2-上段粗筒、3-圆柱形筒体、4-油气进口引导管、5-倒锥形筒体、6-底部出油盖板、7-小孔、8-凸起、9-下段细筒、10-通孔、11-出气孔、12-螺旋导向凸起、13-平面连接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未经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8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