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9122.4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1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灵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爱仕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17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底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领域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油底壳位于发动机下部:可拆装,并将由轴箱密封作为贮油槽的外壳。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为下曲轴箱。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曲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油底壳多由薄钢板冲压而成,也有的是用铝合金浇铸成型的。所述底油壳上设置进油口,传统的油底壳进油口通常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钻出,这种设计造成铸件结构复杂,加工工艺复杂等弊病。同时因为进油口的机械强度不足,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噪音,产生了严重的噪声污染,这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底壳,该油底壳结构简单,进油口的机械强度高,而且可避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污染。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底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处插接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伸入所述壳体内侧的一端,沿所述钢管的圆周设置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铸件。
再进一步的,所述钢管为冲压件。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底壳的技术方案,即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油 口处插接钢管。其技术效果是:增强了油底壳进油口的机械强度、简化了油底壳内部结构,降低了机械加工的难度,并有利于减轻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底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底壳,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一个进油口11,所述进油口11,所述进油口11上插接钢管2,这样增强了油底壳进油口11的强度、简化了油底壳内部结构,降低了机械加工的难度,并能够有利于减轻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噪音。
所述钢管2伸入所述油底壳的壳体1内侧的一端,沿所述钢管2的圆周设置凸台21。所述凸台21的外径大于所述钢管2的外径,这样可以防止所述钢管2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从所述壳体1的进油口11上脱落。
所述油底壳的钢管2和所述油底壳的插接方式为:在加工所述油底壳的型模上加工若干贯穿所述型模壳体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油底壳的壳体1上所述进油口11的位置对应;再将加工所述油底壳的内腔砂芯放入所述型模的型腔内;接着,钢管插入所述型模壳体上的通孔,并贯穿所述内腔砂芯;然后进行金属熔液的浇铸;最后等所述金属熔液冷却凝固后,除去所述内腔砂芯和所述型模,得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底壳。这样的生产工艺比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钻出的工艺来的更加容易。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爱仕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爱仕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9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可移动式硬体救生舱用紧急救援口
- 下一篇:分体组装式救生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