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保温墙体砌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9734.3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1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苏遵鹏;王跃进;逯其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遵鹏;王跃进 |
主分类号: | E04C1/41 | 分类号: | E04C1/41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74300 山东省菏泽市单***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墙体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保温墙体砌块,属于自保温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节能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节能和墙体保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墙体自保温技术工程应用量随之上升。目前新建建筑中通常采用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外围护填充墙体在工程中占有相当比重。根据国家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我国目前墙体节能保温普遍采用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等再做外墙外保温的方式。墙体结构与墙体保温分步施工,增加了施工工序,工艺复杂。且目前的墙体砌块大多存在保温隔热效果差、砌筑的墙体竖向砌缝处存在热桥导致墙体热量损失严重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自保温墙体砌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保温墙体砌块,包括长方体形砌块体,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砌块体在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排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通孔,其中一排通孔包括两个沿砌块体长度方向排列的矩形通孔,另一排通孔包括三个沿砌块体长度方向排列的矩形通孔,两排的矩形通孔错位排列,所述的矩形通孔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在所述砌块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内对应于所述的两排通孔分别设有两个贯通砌块体高度方向的热阻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砌块体内设置两排错位布置的矩形通孔,并在矩形通孔内填充保温材料,使得砌块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而设置在砌块体端部的热阻孔在砌筑墙体的竖向砌缝内形成空腔,可将竖向砌缝形成的热桥有效阻隔,减少竖向砌缝传热热量损失。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砌块体端部的热阻孔其可以采用贯通所在的砌块体端部的外侧壁的厚度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不贯通所在的砌块体端部的外侧壁的厚 度的形式,为了进一步阻隔热桥,本实用新型所述热阻孔贯通所在的砌块体端部的外侧壁的厚度。
为了提高砌块的保温隔热性能,本实用新型中处于同一排的相邻的两个矩形通孔间所形成的内部纵肋的高度小于砌块体的外侧壁的高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内部纵肋的高度是砌块体的外侧壁的高度的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通过错位布置的矩形通孔使得传热路径加长,有利于提高砌块的保温隔热效果;矩形通孔内填充的保温材料进一步提高了砌块的保温隔热效果;通过在砌块体端部设置两个热阻孔,可将砌筑墙体的竖向砌缝形成的热桥有效阻隔,减少竖向砌缝传热热量损失,提高砌筑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砌块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砌筑墙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俯视示意图(不带有保温材料);
图6是图5带有保温材料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中,1是砌块体,2是内部纵肋,3是保温材料,4是内部横肋,5是热阻孔,6是矩形通孔,7是外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3所示,一种自保温墙体砌块,包括长方体形砌块体1,砌块体1在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排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通孔,其中一排通孔包括两个沿砌块体1长度方向排列的矩形通孔6,另一排通孔包括三个沿砌块体1长度方向排列的矩形通孔6,两排的矩形通孔6错位排列。其中每一同处一排的相邻两个矩形通孔6间在砌块体1内形成一条内部纵肋2,两排矩形通孔间形成一条内部横肋4。所述的矩形通孔中填充有保温材料3。在所述砌块体1长度方向的两个 端面内、对应于所述的两排通孔分别设有两个贯通砌块体1高度方向的热阻孔5。该热阻孔5的横截面为梯形槽结构。当然,热阻孔5也可以是矩形槽结构或半圆形槽结构或其它的凹槽结构。矩形通孔6中填充的保温材料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任何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发泡聚氨酯或泡沫混凝土或岩棉等。
利用本实用新型砌筑的墙体结构如附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遵鹏;王跃进,未经苏遵鹏;王跃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97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