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原位除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0000.7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5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桂萍;程小文;蒋艳灵;张志果;孙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净化及水环境修复生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原位除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现象呈现扩大趋势,目前我国60%的湖泊和水库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严重的影响了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对于湖泊和水库来说,磷是其富营养化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作为湖泊水库的除磷和富营养化控制的关键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磷元素逐渐受到关注。
人工湿地除磷工艺具有投资少、处理效果好、维护方便、环境友好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突出等优点,一直以来人工湿地的研究更多的关注植物对磷的吸收作用,但研究发现人工湿地基质的吸附是除磷的主要途径,而有利于吸附磷的材料往往不适于植物的生长,而且无论何种基质,都存在磷吸附饱和的问题,一旦基质的磷吸附量达到饱和,更换基质一是工作量大,同时也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极大的破坏。如何将除磷机制与植物的生长更好地协调,成为人工湿地除磷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但目前还未见到相关的研究成果的报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除磷效果好且施工方便的原位除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位除磷装置,该原位除磷装置包括穿孔管,该穿孔管的管壁上形成有多个穿孔,该穿孔管的下端封闭,且在该穿孔管内装填有磷吸附材料。
优选地,所述穿孔管的下端形成有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下端形成为环形的尖锐边缘。
优选地,在所述穿孔管的下端设置有堵头以封闭该下端。
优选地,所述穿孔管的上端设置有封盖。
优选地,所述穿孔管的孔径为2-5毫米。
优选地,所述穿孔管的开孔率为20%~50%。
优选地,所述穿孔管为圆形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磷吸附材料装填到穿孔管中,使用时,将穿孔管布置在例如人工湿地中,水可以通过穿孔进入穿孔管中与磷吸附材料接触,能够起到高效除磷的作用。又由于将磷吸附材料集中到穿孔管中,磷吸附材料不会进入湿地基质中,避免了磷吸附材料对湿地中植物根系造成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施工非常简单方便,只需要按照需要将原位除磷装置设置到水体中即可,并且当磷吸附材料的磷吸附量达到饱和时,可以通过更换该原位除磷装置,重新恢复湿地的除磷功能,并且在更换的过程中,不会对湿地产生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原位除磷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2是图1中原位除磷装置的横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原位除磷装置,该原位除磷装置包括穿孔管1,该穿孔管1的管壁上形成有多个穿孔11,该穿孔管1的下端封闭,且在该穿孔管1内装填有磷吸附材料2。
上述原位除磷装置主要包括穿孔管1和装填到穿孔管1内的磷吸附材料2,其可以应用于例如人工湿地、河道沟渠等环境。以人工湿地为例,在使用时,将原位除磷装置布置在湿地中,水可以通过穿孔管1上的穿孔11进入穿孔管中与磷吸附材料2接触,使得水中的磷元素由磷吸附材料2吸附,从而实现除磷的目的。由于将磷吸附材料2集中到穿孔管1中,磷吸附材料2不会进入湿地基质中,从而避免了磷吸附材料2对湿地中的植物根系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当穿孔管1中的磷吸附材料2的磷吸附量达到饱和时,可以通过更换新的原位除磷装置,重新恢复水体的除磷功能,并且在更换过程中,不会对湿地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对于更换下来的原位除磷装置,还可以通过对磷吸附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重新恢复其除磷功能,以便重复利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原位除磷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廉、除磷效果好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优选地,所述穿孔管1的下端形成有固定部3,便于固定到水体中,例如湿地基质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固定部3的下端形成为环形的尖锐边缘,从而可以容易地插入并固定到基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00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臭氧杀菌自动还原软水净水二合一厨房净水机
- 下一篇:一种合建式改良型氧化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