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热缩膜包装机的过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0131.5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9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富邦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43/26 | 分类号: | B65B43/26;B65B19/3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4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热缩膜包 装机 过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电池热缩膜包装机的过渡板。
背景技术
电池热缩膜包装机是将零散电池用热缩膜包装成一缩电池的机械。行业内将被热缩膜包裹成一整排的电池称为一缩电池。热缩膜就是遇热收缩从而紧紧地包覆在产品上的薄膜,它一般采用PVC材料。行业内的热缩膜为长条型的套管状物。使用前,先压扁热缩膜使热缩膜的上片和下片贴紧,形成扁平的长带,然后将被压扁的热缩膜长带卷曲成卷盘装。使用时,从热缩膜卷盘上拉扯热缩膜长带,并将热缩膜长带前端即自由端的上片和下片分离形成开口,电池就是经该开口进入热缩膜的套管腔内的。
电池热缩膜包装机包括过渡板、推板、包装板、刀头机构和热缩膜传送机构,过渡板固定在电池热缩包装机的工作台上,过渡板的后端与包装板紧靠。该电池热缩膜包装机包装电池的过程为:热缩膜传送机构使热缩膜长带的前端形成开口并将热缩膜长带的前端牵引到包装板;推板将位于过渡板上的并排的零散电池从位于包装板上的热缩膜长带前端的开口推挤入热缩膜长带的套管腔内;随后,刀头机构将套好电池的热缩膜与后段的热缩膜长带切割,该被切割后的热缩膜套包覆的整排电池就形成了一缩电池。
热缩膜传送机构使热缩膜长带的前端开口并将热缩膜长带的前端牵引至包装板的,这个过程中,热缩膜长带前端的开口可能因为受热或者牵引时被拉扯而缩小,这样,当推板推移零散电池从热缩膜开口进入热缩膜套管腔内时,可能会出现热缩膜前端的开口过小,零散电池无法进入热缩膜套管腔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热缩膜前端的开口过小而导致零散电池无法进入热缩膜的套管腔的状况的电池热缩膜包装机的过渡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热缩膜包装机的过渡板,它包括过渡板本体,它还包括一个安装在电池热缩膜包装机的工作台上的过渡板气缸,过渡板气缸的活塞杆与过渡板本体固定,过渡板本体的后端凸出有两个对称的弹片,每个弹片均向过渡板本体的宽度中心线倾斜。
采用以上结构的电池热缩膜包装机的过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位于包装板上的热缩膜长带的前端的开口由于受热或被拉扯而缩小时,驱动过渡板气缸,使得与过渡板气缸的活塞杆固定的过渡板本体向靠近包装板的方向前进,而过渡板后端的凸出的两个弹片也会随着过渡板前进,而弹片是向着过渡板本体的宽度中心线倾斜,即两个弹片靠近包装板的一端的距离近而两个弹片远离包装板的一端的距离远,这样,两个弹片能插入包装板上的热缩膜长带的前端的开口,此时,推板将零散电池从过渡板向包装板推移,被推移的电池能撑开两个弹片,而两个弹片会撑大热缩膜长带前端的开口,这样就保障了零散电池顺利的从热缩膜前端的开口进入热缩膜的套管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热缩膜包装机的过渡板安装在电池热缩膜包装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过渡板本体,2、工作台,3、过渡板气缸,4、弹片,5、推板,6、包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池热缩膜包装机的过渡板,它包括过渡板本体1和一个安装在电池热缩膜包装机的工作台2上的过渡板气缸3。过渡板气缸3的气缸壁与工作台2固定,过渡板气缸3的活塞杆与过渡板本体1固定。过渡板本体1的顶面的后端凸出有两个对称的弹片4,每个弹片4均向过渡板本体1的宽度中心线倾斜。当过渡板气缸3的活塞杆缩回过渡板气缸3内时,过渡板本体1与包装板6不接触;当过渡板气缸3的活塞杆完全推出过渡板气缸3时,过渡板本体1的后端与包装板6抵靠。
驱动过渡板气缸3,使得过渡板本体1向包装板6移动,过渡板本体1的顶面的后端凸出的两个弹片4会前进伸入包装板6上的热缩膜长带前端的开口,此时,驱动推板5使得零散电池向包装板6上的热缩膜长带前端的开口推移时,电池会撑开两个弹片4,而两弹片4会撑大热缩膜长带前端的开口,使得电池顺利进入热缩膜的套管腔内;当推板5将过渡板本体1上的零散电池全部推入热缩膜的套管腔内后,两个弹片4又会在弹性作用下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富邦电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富邦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01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