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跨预应力交叉弦支钢楼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0197.4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6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谈丽华;路江龙;常瀚;杨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1/025 | 分类号: | E04F11/02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交叉 弦支钢 楼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楼梯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楼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大跨楼梯主要采用中间有立柱的框架结构体系。中间有立柱的大跨楼梯其主要优点是由于采用中间立柱,有效地减少了楼梯的设计跨度,结构设计相对简单;缺点是中间立柱改变了建筑外观设计,无法满足建筑造型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楼梯的无法实现大跨度、无法满足建筑造型要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实现楼梯大跨度、减少楼梯变形、外观轻盈的大跨预应力交叉弦支钢楼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跨预应力交叉弦支钢楼梯,包括踏步板和平台板,所述钢楼梯还包括至少两根梯梁、托梁、纵向撑杆、竖向撑杆和钢拉杆,所述梯梁包括倾斜下段、倾斜中段和倾斜上段,所述倾斜下段通过下平台段与倾斜中段的下端连接,所述倾斜中段的上端通过上平台段与倾斜上端连接,所述踏步板逐级安装在倾斜下段、倾斜中段和倾斜上段上,所述上平台段和下平台段的前、后端分别与托梁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托梁的上端与平台板固定连接;
所述上平台段和下平台段的底面均与至少两根竖向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撑杆的下端均与纵向撑杆固定连接;
纵向撑杆与钢拉杆的一端连接,钢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下段、倾斜中段和倾斜上段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钢拉杆包括下钢拉杆、第一中钢拉杆、第二中钢拉杆和上钢拉杆,
所述下钢拉杆位于倾斜下段下方,所述下钢拉杆的下端与倾斜下段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钢拉杆的上端与下平台段下方的纵向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中钢拉杆和第二中钢拉杆位于倾斜中段下方,所述第一中钢拉杆的下端与倾斜中段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中钢拉杆的上端与上平台段下方的纵向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中钢拉杆的上端与倾斜中段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为中钢拉杆的下端与下平台段下方的纵向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上钢拉杆位于倾斜上段下方,所述上钢拉杆的上端与倾斜上段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钢拉杆的下端与上平台段下方的纵向撑杆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纵向撑杆为一根,两根竖向撑杆与上平台段或下平台段均形成三角形结构。
或者是:所述纵向撑杆有至少两根,相邻纵向撑杆之间安装竖向撑杆,各个竖向撑杆形成桁架结构。
如图1所示为纵向撑杆为两根的情况,当然,纵向撑杆也可以为1根、3根或者更多,只要纵向撑杆、竖向撑杆之间形成桁架结构即可;
其中,优选的方案为各个竖向支撑的长度相等,当然,也可以不相等。
更进一步,所述钢拉杆的上、下端分别与钢连接件连接。
所述梯梁有三根,三根梯梁分别位于踏步板的一侧、中部和另一侧。当然,梯梁也可以为两根、四根或者更多,如果是两根,则两根梯梁布置在踏步板底部的两侧;如果是四根或者更多,等间隔的布置在踏步板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梯梁、竖向撑杆及钢拉杆组成弦支梁体系,两组体系相互交叉;纵向撑杆连接各榀弦支体系下部,托梁连接其上部,保证各榀弦支体系的面外稳定,提高预应力交叉弦支楼梯整体性;踏步板铺设在梯梁及托梁上;改变钢拉杆的初始预张力,控制交叉弦支楼梯的竖向变形和自振频率。
结构预应力技术虽广泛的应用到了建筑结构的各个领域,但应用到楼梯上的工程仍属罕见。针对楼梯的跨度大,载荷重、造型美等要求,将预应力交叉弦支体系用于钢楼梯,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满足了建筑的功能和要求,实现了楼梯的造型美观轻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楼梯的跨度大,可以达到25m;2、楼梯的宽度大,可以达到8m;3、楼梯无跨中立柱,结构轻盈美观;4、楼梯的承载能力高;5、楼梯的刚度大,自振频率高,舒适性好;6、梯梁与钢拉杆连接简单、可靠;7、符合规范要求,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大跨预应力交叉弦支钢楼梯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上部弦支节点的示意图;
图4是下部弦支节点的示意图;
图5是托梁和梯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01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