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束层鼓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0832.9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0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书;沈寅豪;刘明;齐思晨;马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24 | 分类号: | B29D3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束层鼓 主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橡胶轮胎的成型机带束层鼓主机及其驱动方法,属于橡胶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橡胶轮胎的制造过程中,带束层物料贴合的均一性是影响轮胎安全使用性能的最直接与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现有采用的半钢轮胎成型机,通常采用是在带束层鼓主机箱体的机箱侧板上安装有数个驱动气缸,通过驱动轴直接与带束层鼓连接,将驱动力直接传递给带束层鼓的鼓瓦从而实现带束层鼓的径向伸缩移动,完成带束层物料复合层的贴合。
现有技术的带束层鼓主机设备,通常还存在以下主要缺陷:
1、如采取气动式驱动执行机构,对于驱动力的精确控制难度很大,驱动力太小容易造成带束层物料的滑移,夹持力太大又容易造成带束层物料的变形,都直接影响到带束层物料复合层结构的均一性。
2、采取气动式驱动执行机构,在执行驱动过程中,只能实现两个位置点的控制,无法确保带束层物料复合的贴合过程中点的控制精度,复合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从而影响到轮胎的成型质量。
3、采取气动式驱动执行机构,为保证带束层物料贴合精度,保证成型鼓鼓瓦的同步径向移动对于气源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束层鼓主机,可以提高带束层鼓的径向张缩精度,实现带束层鼓一次贴合工艺过程中的多点控制,满足带束层物料贴合工艺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述的带束层鼓主机主要包括以下结构特征:
包括有用于带束层鼓径向移动的箱体、用于固定连接在滑行轨道一端部的底座、实现轮胎胎胚反包压合成型的助推机构、实现带束层鼓轴向旋转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带束层鼓主机箱体的侧端设置有为带束层鼓径向移动提供动力的第二驱动机构,数个实现带束层鼓同步径向移动的同步组件;数个同步组件之间 按一定距离轴向固定配合且数个同步组件处在同一圆周面上。
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主动带轮轴向旋转的驱动电机、以及连接主动带轮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
同步组件包括设置有周向分布的同步带轮、数个与带束层鼓法兰连接的丝杠以及张紧带轮,同步带轮与丝母紧固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中的主动带轮和同步组件中的数个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带动主动带轮转动,从而带动同步带轮绕自身轴线做定轴转动,同步带轮通过丝母来带动丝杠做轴向移动,丝杠通过其轴向运动来实现带束层鼓的扩张和收缩。每个同步带轮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张紧轮,使得驱动电机的转动方向改变时同步带可以始终处于张紧的状态。
为实现同步带张紧度的调整,在所述的同步组件的同一圆周面上设置一张紧组件。
综上内容,本发明带束层鼓主机及其驱动方法具有的优点与有益效果是:
1、采用驱动电机作为轴向驱动力实现对带束层鼓的精确控制,确保不会因驱动力太小或太大造成带束层物料的滑移或变形,保证带束层物料复合层结构的均一性。
2、带束层鼓主机上的数个同步组件之间按一定距离周向分布且数个同步组件处在同一圆周面上,提高带束层鼓上鼓瓦的同步移动性,实现带束层物料贴合过程贴合精度的精确控制,避免复合过程中产生气泡从而影响到轮胎的成型质量。
3、采用驱动电机带动同步组件实现带束层鼓一次贴合工艺过程中的多点控制有利于操作人员对在带束层物料贴合的过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带束层鼓主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带束层鼓主机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带束层鼓主机组装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驱动电机1,主动带轮2,丝杠3,丝母4,同步带轮5,同步带6,驱动轴 7,张紧轮组件8,张紧轮9,第一驱动机构10,助推机构11,箱体12,底座1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带束层鼓主机,包括用于带束层鼓径向移动的箱体12、用于固定链接在滑行轨道一端部的底座13、实现轮胎胎胚反包压合成型的助推机构11、以及实现带束层鼓轴线旋转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0。
带束层鼓主机箱体12的左侧设置有为带束层鼓径向移动提供动力的第二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连接一驱动轴7,该驱动轴随驱动电机1做同步转动,并带动另一端连接的主动带轮2做定轴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0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