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件自动走线顶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0848.X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1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崔春永;刘风雷;张亮;李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自动 走线顶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竖向升降且水平移动的工件自动挪移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工件自动走线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企业,某些车型的车厢焊装车间车厢自动走线时,是依靠人工拉动工装车实现工位之间的传递,工装车的循环运转依靠副线来实现流水线作业,即工装车运行到最后工位时,需人工从主线抬下工装车并将其放置在副线的轨道中,人工推动工装车使其在轨道中滑行到主线的起始工位位置,再用人工搬起工装车到主线。而有些车型的车厢走线线体气缸垂直放置,并深入地沟中,每个工位的两端固定一根长轴,并且长轴与气缸一起伸入地沟中,起到导向作用。
在上述实际情况中,由于线体工装车流程为“主线----副线----主线”,实现流水线作业时需借助辅助线体,而辅助线体只能用于传递工装车,并无其他用处,存在占用空间大的弊端;线体升降装置中气缸垂直放置,不便于气缸维修、更换时的人员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件自动走线顶升装置,将顶升装置做成可升降支架,通过升、降实现制件的自动运行;升降装置中气缸水平放置,并高出地面,使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件自动走线顶升装置,包括可左右水平向往复运动的移动架,还包括固定于移动架上的剪叉机构、与剪叉机构联接于一体的升降平台、用于控制剪叉机构水平开合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移动架包括两条于同一水平面内相隔设置的轨道;
所述剪叉机构下端的一端为固定端,铰接于两轨道间且铰接轴垂直于两轨道设置;剪叉机构下端的另一端为升降驱动端,限位于水平滑槽内并与水平滑槽水平滑动配合;所述水平滑槽平行于轨道固定设置,升降驱动端与驱动机构固联;
升降平台设于剪叉机构的顶端上方,剪叉机构顶端的一端与升降平台铰接,另一端与升降平台水平滑动配合。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升降平台可由剪叉机构的开合而下降或上升,移动架可带动剪叉机构及至升降平台实现水平向移动,故此实现工件的自动走线顶升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定,所述轨道的下底面带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由电机经减速装置驱动的齿轮相啮合。
该特征实现移动架的水平往复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气缸的伸缩杆平行于轨道、滑槽的延伸方向设置,伸缩杆的端部与剪叉机构的升降驱动端铰接。
该特征实现剪叉机构打开下降、收合上升动作的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轨道间相应于剪叉机构的升降驱动端旁侧处还设有平行于伸缩杆方向设置的、用于缓冲剪叉机构下降时冲击力的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限定的一种,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气缸缸体上伸缩杆的伸出位置且向剪叉机构方向延伸,或固定于剪叉机构的升降驱动端且向气缸方向延伸,弹簧的长度小于伸缩杆于轨道内的最大伸出长度。弹簧的这种位置方式,可实现剪叉机构下降时弹簧被压缩而起到缓冲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限定的另一种,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剪叉机构的升降驱动端处,且向剪叉机构的固定端方向延伸并固定。弹簧的这种位置方式,可实现剪叉机构下降时弹簧被拉伸而起到缓冲作用。但这种方式下对弹簧的伸缩性要求较高,并且不易过大。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限定,剪叉机构顶端中与升降平台滑动配合的一端为铰接端,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水平向设置且垂直于两铰接端连线的滑道,铰接端间连接有滑轮,滑轮限定于滑道内且与滑道滑动配合。该特征实现升降平台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并随剪叉机构的升降而同步升降。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将顶升装置做成可升降支架,通过升、降实现制件的自动运行;升降装置中气缸水平放置,并高出地面,使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制件的自动走线,尤其适用于车厢的自动走线顶升。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角度的局部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08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