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冷散热次高频变压器及其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1830.1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2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韩玉琦;陈志伟;熊平;韩沛文;陈景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鸿栢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散热 高频变压器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尤其是一种点焊机使用的高频变压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阻焊电源主要是交流、直流工频点焊机,是通过调整可控硅导通角的大小来完成焊接电流的控制,技术上比较成熟,但体积庞大。因为是单相输入,能耗高、效率低且动态性能差,控制精度不高。
到了八九年代出现了中频逆变电阻焊,供电由原来的单相提升为三相,变压器的工作频率由50HZ提升到1000HZ左右。中频电阻焊机的体积大为减少,效率也有所提升。直流中频电阻焊的焊接效率比交流点焊机有明显的提高,节能在60%-70%以上。但其体积和重量仍然明显偏大。次高频逆变点焊机是在中频点焊机的基础上提高了逆变器的工作频率(5-20KHZ),降低了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与中频点焊机相比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更高控制精度和更小的体积。
实用新型人发现,上述传统高频变压器存在如下缺点:散热困难,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变压器的温升很高,整流二极管极易损坏,很难提高输出功率。目前悬挂点焊机逆变压器,体积大,功率低,不能很好的满足悬挂点焊机的点焊机大电流、高功率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在提高变压器输出功率的同时,减少变压器的温升;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之二是在提高变压器输出功率的同时,减小变压器体积。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散热次高频变压器,包括磁芯、初级线包、次级线包、变压器次级引出端子以及与变压器次级引出端子相连的整流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管电路包括平面型整流整流二级管、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整流器负极输出板和整流器正极输出板,其中,所述整流器负极输出板也即变压器的中心抽头,所述变压器次级电流经所述平面型整流整流二级管整流后,连接到所述整流器正极输出板,电流由该整流器正极输出板输出,且,所述平面型整流二极管正极引出板、整流器正极输出板和整流器负极输出板均为内部设有散热水道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铜板结构。
所述水冷散热次高频变压器包括两个并联的子变压器,每个子变压器包含一至三组初级线包和一至三组次级线包;每组初级线包含有三个子线包,每组次级线包含有两个次级线包,且两个次级线包是首尾相连;每个次级线包首、尾引线分别接两个上下平行放置的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在两个次级线包的首尾连接处将次级线包的中心抽头端子与整流器的负极输出板连接;两个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与平面型整流整流二极管正极端相连接,负极端与整流器正极输出板相连接,所述整流器正极输出板位于两个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中间,一个平面型整流二极管位于所述上层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和整流器正极输出板之间,另一个平面型整流二极管位于下层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和整流器正极输出板之间,这样,所述两块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和所述整流器正极输出板共三块铜板紧紧的将两个整流平面型整流二极管压在中间。
所述次级线包采用直径为4-10毫米的紫铜管绕制,且,该紫铜管与所述整流二级管正极引出板、整流器正极输出板和整流器负极输出板中的散热水道相通。
所述子变压器的次级线包的中心抽头端子与所述整流器负极输出板焊接在一起,其中两个输出端子与上层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焊接在一起,其余的两个输出端子与下层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焊接在一起。
所述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整流器负极输出板和整流器正极板为板状结构,采用10-15毫米厚的紫铜板制成,其中,这些板状结构的内部设有通孔,组成作为散热水循环流动的散热水道,且,这些散热水道与组成次级线包的紫铜管是相互连通的。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连通的出水口、入水口和散热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设于所述整流器负极输出板上,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整流器正极输出板上,所述散热水道设于所述整流器负极输出板、整流器正极输出板和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内部,其中,所述整流器负极输出板、整流器正极输出板和二极管正极端引线板均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在上述板状结构的内部设有若干通孔,组成作为散热水循环流动的散热水道,且,所述散热水道与组成变压器次级线包的紫铜管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鸿栢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鸿栢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18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见回血采血针
- 下一篇:简易船舶自动操舵模拟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