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沼气罐无源破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2104.1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6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高凯旋;袁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凯旋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88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沼气 无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沼气池内使用设备,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沼气罐无源破壳装置。属于可再生能源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沼气既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显高于秸秆、薪柴、煤炭等。因此,沼气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都得到广泛的使用。仅我国农村,就有几千万座户用沼气池,而以大废弃物发酵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也大量应用于糖厂、酒厂。在沼气池里,粪草等经发酵不仅很容易得到沼气,也很容易引起池内液面结壳。结壳后,沼气不能透过液面浮渣层进入气室,而从进出料管跑掉了,使原料的利用率很低,浪费很大。因此,沼气池结壳的问题,是技术上较难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为解决这个大问题,以往常采用液冲法、气冲法、或安装杠杆、或安装蔑篓,或揭开池盖搅破结壳层,或捞出浮渣等各种搅拌措施,但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现有技术采用了一种手工搅拌的方法,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182978Y,公告日:2009年1月21日,发明名称:《沼气池破壳搅拌器》,其由支撑架、搅拌叶片、传动轴、转动把手等部分组成,通过转动把手将搅拌叶片转动,从而达到破壳的目的。现有技术在户用沼气池破壳还能勉强胜任工作,若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则就力不从心了。因此,当前大中型沼气工程,在解决沼气罐体结壳的问题,主要采用动力搅拌方法,常用有水力循环搅拌系统和机械搅拌系统。这些方法虽然可以解决沼气池一定的结壳问题,但是都需要消耗动力,要有动力源,而且都存在不足。比如,水力循环搅拌系统(侧搅拌系统),在大中型沼气工程应用中常出现破壳位置集中,整体破壳效果差,影响沼气正常产出;又如,机械侧搅拌系统破壳为局部破壳无法对远端结壳产生作用,且机械运动产生振动和破壳装置的螺旋桨效应,影响反应罐体密封性能和对罐体造成扭曲变形。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采用了一种手工搅拌的方法无法解决大中型沼气工程结壳的问题,而采用动力搅拌方法,又存在整体破壳效果差,影响沼气正常产出,还易产生破壳装置的螺旋桨效应,造成罐体扭曲,甚至泄漏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沼气破壳装置,用搅拌的方法无法解决大中型沼气工程结壳的问题,而采用动力搅拌方法,又存在整体破壳效果差,影响沼气正常产出,还易产生破壳装置的螺旋桨效应,造成罐体扭曲,甚至泄漏等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动力源,且制作成本较低的一种沼气罐无源破壳装置。它的零部件少,通用性好,安装调试方便,可满足解决大中型沼气工程结壳问题的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沼气罐无源破壳装置,包括沼气罐、进水管、搅拌片、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与沼气罐的罐体连接,所述的支撑架上安装数个搅拌单元,所述的搅拌单元由托盘、转动部件、密封部件、集流室、直管、喉道、搅拌片、空心柱、连接管组成,所述的搅拌片与喉道的小头连接,喉道的大头与直管连接接通,直管的另一端插入集流室内接通,空心柱的一端从集流室的底部插入接通,空心柱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溢流管连接接通,溢流管的出口端沉入溢流池的液面下。
所述的集流室通过转动部件和密封部件与托盘连接,所述的托盘与空心柱的外圆连接。
所述的溢流管的出口低于沼气罐底平面,且低于溢流槽中液面下,的沼气罐底至溢流管的出口的溢流管口距离T大于1500毫米。
所述的直管一端插入集流室,另一端向上翘起,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上升角ψ,上升角ψ在6度至10度。
所述的喉道的大头与直管连接,并在连接处水平向折弯,如肘状,折弯角Φ为40度至50度,所述的搅拌片为扇形,包容在喉道小头的外肘,所述的搅拌片扇形的下边与喉道中心线平齐,搅拌片扇形的上边与外肘顶端平齐。
所述的进水管有二路,其中一路的出口设置在临界液面A上。
所述的喉道口至溢流管出口之间的各管路连接处,均为密封连接。
所述的沼气罐1内均布有3个搅拌单元。
所述的集流室9内均布插入3根直管。
所述的喉道的内腔形状是口部小,里面大的锥形,大端尺寸同直管的内孔相同,口部尺寸是大端尺寸的7/10至6/10之间,锥形长度为大端尺寸的6倍。
所述的喉道的口部中心到临界液面A的喉道口距离C为大于或等于5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凯旋,未经高凯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2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底炉炉底结构
- 下一篇:连续式废燃油蒸馏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