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紫外臭氧联合消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2172.8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5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良;樊陈锋;张珺;仇雁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32;C02F1/78;C02F1/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中水 紫外 臭氧 联合 消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紫外臭氧联合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污水的再生回用也越来越多,中水的水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水的常规处理过程虽然可以去除部分微生物,但水中微生物的绝对含量是很可观的,并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因此,污水在回用之前进行消毒处理意义重大,消毒杀菌也已经成为回用水处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中明确规定:“中水处理必须设有消毒设施”,这也反映了中水消毒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中水消毒主要采用氯消毒。在诸多水消毒技术中,由于氯消毒技术具有技术成熟、经验丰富、使用历史久远,因此,氯消毒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消毒杀菌方法。但是,这种消毒方法对水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经氯气处理后的水体会产生某些对人体健康有风险的氯化有机物,如三卤甲烷、卤乙酸等。此外,氯消毒药剂的制备、运输、存储、投加的过程复杂,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选择不同的消毒方式(如紫外消毒、臭氧消毒等)具有重要意义。
紫外消毒在技术上有不需投加化学药剂、杀菌效率高、速度快等优势;在经济方面,其土建、运行、维护等各方面的费用都比氯消毒要少。但是,紫外消毒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而且无持续的杀菌作用。臭氧是一种无色、有轻微气味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有极强的消毒、杀菌功效,且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少,被称为“绿色消毒剂”,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游泳池等的消毒。臭氧消毒杀菌效果好,消毒效率可达一般氯消毒的15倍,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杀菌能力,无二次污染,还兼有脱色、除味的作用。但是,臭氧消毒的运行费用比紫外消毒略高,且臭氧的投加量难以精确控制。所以,考虑紫外、臭氧联合消毒的方式,来达到对不同水质的中水都能有效消毒杀菌,且杀菌效果稳定的目的。目前,已有一些紫外臭氧联合使用的消毒技术运用于餐具和家庭自来水消毒的实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对于处理不同水质的中水都能达到稳定消毒杀菌效果、工艺简单的用于中水回用的紫外臭氧联合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紫外臭氧联合消毒装置,包括进水管、紫外消毒水箱、转子流量计、氧气钢瓶、臭氧发生器、文丘里混合器、反应器和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紫外消毒水箱、转子流量计和文丘里混合器,所述的氧气钢瓶通过管道依次连接臭氧发生器和文丘里混合器,所述的反应器与文丘里混合器连接,所述的出水管设置在反应器上。
所述的进水管与紫外消毒水箱间设有调节阀和进水泵,所述的紫外消毒水箱与转子流量计间设有出水泵。
所述的氧气钢瓶与臭氧发生器间设有氧气减压阀,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与文丘里混合器间设有止回阀。
所述的紫外消毒水箱为密封的隔板反应器,所述的水箱内设有若干道隔板,相邻隔板设置在水箱相对两侧,该水箱相对两侧的距离大于隔板的长度,所述的隔板将水箱分为使水流流向呈S型的若干个水槽,所述的紫外消毒水箱顶部设有紫外灯管组。
所述的隔板设有四道,将水箱分为五个水槽,所述的紫外灯管组由设置在各水槽顶部的紫外灯管组成。
所述的反应器为柱状反应器,其形状为圆柱形,在其顶部设有圆柱密封套管,所述的圆柱密封套管的上端设有臭氧排出口。
所述的进水管中的流量为20~40L/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紫外消毒水箱采用隔板型,增加了箱内水体的流速且避免了箱内出现死水区;箱内紫外灯管组在水面之上,不会产生灯管结垢现象,箱内壁作抛光处理,增加了紫外灯的辐射强度;根据进水的流量和水质情况,可以调节紫外灯管的开启数量,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紫外消毒箱的结构简单,设备的安装、维护和管理方便。
2)臭氧和水通过文丘里混合器进行混合,提高了臭氧和水的混合效果,增加了水中臭氧的浓度。
3)臭氧和水的接触装置采用柱状反应器,水流方向采用上向流。在反应器底部,压力相对较大,增加了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而逸出的臭氧与水流方向一致,汇集到反应器的中上部后,由于气相浓度增大致使部分臭氧又重新溶解,使得反应器中上部的臭氧浓度也较高,这样既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又保障了出水的水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21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