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2567.8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5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利德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6/00 | 分类号: | B66C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车 承重 加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固装置,尤其指一种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结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它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个方面。
对于行车来说安全性是类似于结构的强度,适用性类似于结构的刚度,耐久性类似于结构的疲劳破坏,对于行车强度生产厂家经过严格的分析试验基本可靠,对于行车刚度由于挠度或者变形较小不足以阻碍行车的正常使用,即行车的承载力极限和正常使用极限均满足使用要求,但由于存在载荷的交变作用使行车承重梁进行反复的弹性变形,使得行车造受疲劳破坏的几率增大,且容易使得其他零件或者紧固件松动以致脱落。
几乎所有厂家全部将行车承重梁制作成上拱形,上拱幅度大约为行车跨度的1%,即便如此承重梁的下挠幅度也较大,致使行车要定期进行检修,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而提出,提供了一种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加大了承重梁的整体刚度,提高了承重梁乃至整个行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在行车承重梁两端靠下侧用张力螺栓连接,且在行车承重梁下侧分别对称焊接4块钢板,两端的钢板中心钻制一个孔,中间两块钢板钻制多个螺栓孔,其中,每一块的钢板又用4块钢板加固稳定,最后用一根螺杆连接两端的钢板,且用两根螺杆连接中间的两块钢板,并分别拧紧固牢,同时,在螺杆的每端用两个螺帽加固。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钢板的材质为Q345B。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是,所述钢板是厚度为20mm的钢板的坡口焊,钝边8 mm,角度45°。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螺杆材质为45#钢,直径为26mm,其中,螺杆两端的螺纹长度为200mm,为粗牙螺纹。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以后,所述行车承重梁的加固装置提高了承重梁乃至整个行车的稳定性,特别是保证了承重梁上拱部分的局部刚度和稳定性,即在相同的挠度或变形条件下,加固后增强了行车负荷能力,在相同的负荷条件下,加固后减小了行车的位移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的B部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是本实用新型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的A部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的中部张力螺栓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的端部张力螺栓的示意图。
图中:端锚板1 ;加肋板2;中锚板3;中部张力栓4;端部张力栓 5;花兰螺丝6;平垫片7;螺母8。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所述行车承重梁1的下方在行车承重梁两端靠下侧用张力螺栓连接,且在下方设有4块δ20*360*100的钢板,分别设在如A、B、B、A处,也就是说,所述4块钢板对称地焊接在行车承重梁1的下侧,其中,根据本发明,所述两端的钢板中心钻制一个孔,中间两块钢板钻制多个螺栓孔。
如图3和图4所述,其中,一块钢板上开设一个孔,另一块钢板上开有3个孔。并且,根据本发明,所述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中,A、B、B、A处的每一块的钢板又用4块钢板加固稳定,最后用一根螺杆连接两端的钢板,且用两根螺杆连接中间的两块钢板,并分别拧紧固牢,同时,在螺杆的每端用两个螺帽加固。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的剖视图;可以发现,在实施例中,所述张力螺栓是在每一个钢板上设置的中部张力螺栓12和端部张力螺栓13用以加固稳定,以设在行车承重梁下部。
参照图3~图7所示,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A处的钢板,包括1 端锚板 1和 加肋板2;所述B处的钢板,包括中锚板3,图5是图3是本实用新型行车承重梁加固装置的A部的剖视图;如图所述,所述加肋板2是一块钢板。
所述中部张力螺栓由一个中部张力栓4组成,并且,所述端部张力螺栓具体包括:端部张力栓 5、花兰螺丝6、平垫片7、 螺母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利德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利德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25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