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陆上或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的地源或水源冷却和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3599.X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1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徐霆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霆生 |
主分类号: | F24J3/06 | 分类号: | F24J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陆上 海上 风力 发电 设施 水源 冷却 加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设施的地源或水源冷却和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风电设施的冷却,尤其是发电机,齿轮箱和变流器的冷却,关乎风电机组的效率和安全性。随着单机发电量的增加,风力发电设施的冷却变得越来越困难,冷却功率越来越大,因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中小功率的风电系统,安装于高位的风冷系统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而随着发电功率的增加,风冷系统在冷却效果和电力消耗上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果更好、运行成本更低,性能不随气候变化,并且可同时提供加热的风电设施冷却和加热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陆上风力发电设施的地源或水源冷却和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由地下换热装置、循环水泵、膨胀容器、末端换热器及连接管道连接而成;所述的地下换热装置为埋置于地下1.5米以下的封闭式循环管路,所述管路埋置于土壤之中或风机的平板基座的垂直和/或斜向桩基之中。
特别是,有至少一个封闭式风冷换热器和地下环路并连或串联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的地源或水源冷却和加热系统,所述系统由地下换热装置、循环水泵、膨胀容器、末端换热器及连接管道连接而成;所述的地下换热装置为安置于海水之中的封闭式的非金属管道,所述的管道独立安置在风机基座附近的海底并处于海平面1.5米以下或固定在海上风机基座/塔身的外周或内部。
特别是,地下换热装置为非金属管道形成的螺旋管圈;管圈下方固定有比重大于1的沉重体,沉重体重量小于螺旋管圈排空后在海水里的浮升力。
特别是,上述的管道内的循环介质为水或加入防冻剂的水溶液。
本实作新型通过非金属封闭式换热管道,利用地下土壤或海水为风力发电设施提供冷却,同时在低温启动时,使用同一系统为发电设施提供加热。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利用地下土壤温度低于炎热季节空气温度的特性,使冷却效果优于常规的风冷换热器,冷却系统的耗电将明显降低;
2.由于地下的温度随季节和气候的波动小,系统在恶劣气候环境下的运行可靠性有明显改善;
3.避免了额外的电加热系统。使用同一套装置,在气温低于设备的额定温度时,系统自动利用地源(或水源)为风电系统的启动提供加热。
4.采用封闭的管道,和外界无接触,系统寿命超过50年,并且基本免除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下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水平埋置于风塔平面基座内的封闭式水平换热装置;图2(b)是垂直埋置于风塔桩基内的封闭式地下竖直换热装置。
图3为混合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风电设施的冷却和加热系统由地下换热装置1,风冷(空气源)换热器2,循环水泵3,膨胀容器4、末端换热设备5及连接管道组成。地下换热装置包括三种换热模式:即水平埋置与风塔地基或周边土壤中的水平埋管1a,垂直或倾斜安置在风塔的竖直桩基或周边土壤的地源换热系统1b,以及沉放在海水中的封闭螺旋式换热系统1c。实际应用中,采用其中的一种,或者1a将和1b混合使用。系统的开启和关闭由阀门V1控制。
末端的冷却系统可以采用水冷也可以采用油冷。本实施例中,发电机组5a,和变流器5b采用水冷。而变速箱5c采用油冷。地源冷却水通过油-水换热器5d 冷却换热油。换热油经过油泵5e循环至变速箱5c,并冷却变速箱。全部系统的的控制通过温度传感器T1-T5的信号作为判断条件。系统依照运行策略和冷却/加热要求,通过水泵的开关或变速,以及电磁控制的阀门V1-V6来使用不同的冷源和热源,并决定被冷却目标的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霆生,未经徐霆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35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