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输绞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3737.4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5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从兵;黄涛;程东平;陶永芹;张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盛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28 | 分类号: | B66D1/28;B66D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5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 绞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设备,特别是一种运输绞车。
背景技术
运输绞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动机11经由减速机系统提供给卷筒12扭矩,利用钢丝绳与卷筒缠绕,以及煞车装置控制卷筒运转和停止,满足调度和搬运物料之目的。为保证绞车的安全可靠,绞车设计有三副制动装置,其中两副是工作制动器13,一副是安全制动器14。如图1所示安全制动器14安装在靠近电机11一侧,两副工作制动器13放置在电机11的另一侧,操作手柄15位置如图1所示,其与工作制动器13距离很近,因制动轮17的直径及卷筒挡板16的直径较大,至使手柄15操作的径向距离较小,且由于两制动轮的距离较近,使两个操作手柄15的轴向操作距离也较小,工人的操作空间太小,视野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大操作手柄操作空间、改善工人操作环境、方便工人操作的运输绞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输绞车,包括电机、工作制动器、操作手柄、深度指示器、操纵台、卷筒、安全制动器,安全制动器设置在靠近电机的一侧,工作制动器设置在远离电机的另一侧,卷筒安装在工作制动器与电机之间,操纵台位于卷筒的前方,深度指示器安装在卷筒后侧的上方横向布置,两个操作手柄分别安装在操作台的左、右侧。
本实用新型运输绞车,其中设定所述操作手柄与缠绳后的卷筒之间的径向距离为L,操作手柄与工作制动器的制动轮之间的径向距离为M,则L>M。
本实用新型运输绞车中,因卷筒直径较小,操作手柄与卷筒之间的径向距离增大,两个操作手柄之间的轴向距离也增大,操作空间增大,工人操作更加方便,此外,操作台位于两操作手柄之间,操作方便,工人面对着深度指示器,可以很方便地了解运输矿物所在的位置,极大地改善了工人的操作环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运输绞车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原运输绞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输绞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输绞车手柄径向操作距离与原运输绞车手柄径向操作距离比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运输绞车包括电机1、第一、二工作制动器21、22、第一、二操作手柄31、32、深度指示器4、操纵台5、卷筒6、安全制动器7,安全制动器7设置在靠近电机1的一侧,第一、二工作制动器21、22设置在远离电机1的另一侧,其中第一操作手柄31控制第一工作制动器21,此制动器起离合作用,第二操作手柄32控制第二工作制动器22,此制动器安装在直接装在卷筒上的第二制动轮上,控制卷筒6的运转。卷筒6安装在工作制动器2与电机1之间,操纵台5位于卷筒6的前方正对绞车操作者,深度指示器4安装在卷筒6后侧的上方,深度指示器4横向布置,两个操作手柄3分别安装在操作台5的左、右侧,两个操作手柄3之间的距离根据需要设定,保证操作手柄3操作自如。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运输绞车中,操作手柄3与缠绳后的卷筒6之间的径向距离为L,即操作手柄3向前的径向操作距离为L,而操作手柄3与制动轮17之间的径向距离为M即径向操作距离为M,因制动轮直径大于卷筒缠绳后的最大直径,所以L>M。由图2看出,两个操作手柄之间的轴向距离也增大,根据实际情况再加大亦可,即改进后,本实用新型运输绞车中,操作手柄的径向及轴向操作距离均增大,操作空间增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盛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凯盛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3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