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4310.6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5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杜明亮;杜明卫;杜明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爱诺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电磁波 吸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以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高性能超薄化电子设备、大屏幕触控电子设备日益普及,由此带来了CPU、功率芯片、射频芯片等部件的发热量明显增大,电磁辐射问题也日益突出。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向着更小的到尺寸、更薄的设计方向发展,3G、4G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笔记型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也面临着散热难题及电磁波辐射的问题。密集的电路元器件带来的产品内部温度的快速升高和电磁信号的干扰,是所有工程师面对的问题,电磁波污染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欧美一些国家对手机SAR有较为严格的控制,我国也对电子产品的电磁波辐射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目前手机电磁波辐射场强值通常在600~3000uW/cm2之间,我国《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规定允许场强应小于10uW/cm2,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规定安全区域容许场强小于10uW/cm2,中间区域容许40uW/cm2,可见手机辐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
现有的手机防辐射的技术中使用了例如含有铁氧体或吸波体的垫片贴于芯片表面或线路板及机壳内部,使得电磁波得到部分控制,由于吸波材料将电磁能量转换为热能,因此加重了电子产品内部散热的困难;而铁氧体的导热能力低,不宜将转化的热量传递到设备外部,这就需要一种兼具高导热合电磁波吸收性能的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目前电子产品散热和防辐射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起到散热和电磁波吸收功能的贴片,所述的贴片可以贴于电子设备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在于:考虑到电子产品的热量最终是通过机壳及屏幕传导到外部,电磁波也是通过机壳发射到空间,改善机壳的传热及散热以及提高机壳部分的散热和电磁波吸收能力,可以很好的起到散热和防辐射的效果。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包括装饰层、散热及电磁波吸收层和贴合层,散热及电磁波吸收层位于装饰层和贴合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及电磁波吸收层由多层结构构成,包括互相独立的散热层和电磁波吸收层。
同样的,所述的散热及电磁波吸收层为单层结构,由具有散热和电磁波吸收功能的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装饰层的材质包括金属、碳纤维、树脂、橡胶或皮革。在装饰层的表面可以印刷各种颜色的图案及图形照片,也可以是利用材质本身的自然纹理起到装饰和美化电子产品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及电磁波吸收层的材质是金属、石墨、碳纤维、铁氧体或石墨复合材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石墨包括热解石墨、天然石墨、复合石墨或石墨烯箔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贴合层由耐高温压敏粘合剂或双面胶制成,可以涂敷在散热及电磁波吸收层,也可以将双面胶贴合在散热及电磁波吸收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的厚度在0.5mm以下,优选0.2mm以下,更优选0.1mm以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其吸波频段为0Hz-18GHz,屏蔽效能在60dB以上,且散热及电磁波吸收层的平面导热系数大于200W/mk。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适用于电子设备外壳体,所述电子设备外壳体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外壳、上网卡外壳、平板电脑外壳热点、上网本外壳热点、笔记型电脑外壳热点、游戏装备等消费移动终端,能够改善散热、降低温度、减弱电磁波辐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的简要立体视图;
图2为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手机应用示意图;
图3为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无线数据卡应用示意图;
其中,1为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11为装饰层、12为散热及电磁波吸收层、13为贴合层、2为手机、20为手机后盖、3为无线数据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进行描述,目的是为了公众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不是对所述技术内容的限制,事实上,在以相同或近似的原理对所述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进行的改进,包括其形状、尺寸、质地,各层结构的增减或替换,以实现相同效果为目的,则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爱诺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爱诺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43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转灭茬机秸秆粉碎和碎土部件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种闪法的LED灯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