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筒纱紧密度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4958.3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3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增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裕鑫聚磐实业有限公司;宿迁市华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42 | 分类号: | G01N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纱紧 密度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测量仪器,尤其是对筒纱进行密度检测的专用仪器。
背景技术
在我国纺织行业,以筒子形式卷绕的纱线(以下称筒纱)多种多样,筒纱的硬度或紧密度对其生产退绕有较大影响,过紧过松都会影响纱线性能或生产情况。
传统的检测筒纱紧密度的方法是通过测量筒纱重量和体积间接算出,这种方式虽然准确但是较为麻烦。还有一种方法是依据现场工作人员经验,就是用手压在筒纱上感觉其松软程度来判断其卷装紧密度。此方法简单易行,但其缺陷是人为因素较多,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筒纱,会有不同的松紧感觉,因此也就无法客观的用定量的数据来反应筒纱绕线的紧密度。以上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无法满足大批量规模化的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客观有效测量筒纱紧密度的检测仪器,藉以提高筒纱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筒纱紧密度测量仪,包括硬度指示表,其特征在于:该测量仪还包括测量本体以及可纵向活动地定位在测量本体上的检测探头;所述的硬度指示表安装在测量本体的顶端。
所述的测量本体内侧为沿轴线布置的上小下大的梯形孔,一端盖固定在测量本体的底端端面上并且封盖着所述梯形孔的底端。
所述检测探头定位在梯形孔中且其底端穿越过端盖表面的开孔后向下方伸出,另有一复位弹簧定位在梯形孔中且对检测探头施加往下的压力。
所述的硬度指示表底部的固定杆插入固定在梯形孔的上半段,该指示表底端的表触头与检测探头顶端的端面保持接触。
所述测量本体的底端端面为与筒纱圆周面相吻合的圆弧面。
所述硬度指示表为百分表或千分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测量仪往下顶压筒纱时,检测探头受到的筒纱纱面往上的顶压力会带动表触头一起向上位移,进而带动硬度指示表的指针产生摆动,指针摆动后最后停止时,指针所指的刻度线与零位刻度线所夹的角度(或刻度间隔数),就是所要测的筒纱硬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测量仪能够广泛用于测量各种以筒管形式卷装的纺织用纱线,如POY丝卷、加弹丝筒、络筒纱、倍捻纱等。将人们以往对各种筒纱松软程度的定性感觉用数字化定量地表示,更加客观真实地反应筒纱绕线的紧密度。测量出筒纱的卷装紧密度,可以将生产筒纱时的卷绕张力、筒纱的退绕性能,用数学模型加以表示,从而更快地改进纱线退绕性能,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找零位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量筒纱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探头检测筒纱时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筒纱紧密度测量仪,包括检测探头1、测量本体2、硬度指示表3、端盖4、复位弹簧5以及表触头6。测量本体2内侧为沿轴线布置的上小下大的梯形孔(未提供图示),一端盖4固定在测量本体2的底端端面上并且封盖着所述梯形孔的底端;检测探头1定位在梯形孔中且其底端穿越过端盖4表面的开孔后向下方伸出,另有一复位弹簧5定位在梯形孔中且对检测探头1施加往下的压力;硬度指示表3底部的固定杆插入固定在梯形孔的上半段,硬度指示表3底端的表触头6与检测探头1顶端的端面保持接触;测量本体2的底端端面A为与筒纱圆周面相吻合的圆弧面。
具体安装过程:
在测量本体下端加工有一个大沉孔,该沉孔中央为沿轴线布置的上小下大且上下贯穿的梯形孔,用以安装硬度指示表3、检测探头1和复位弹簧5。安装的时候首先装入复位弹簧5,使复位弹簧5的上端面与梯形孔中的台阶端面接触,然后再装入检测探头1。检测探头(通常为圆柱形检测探头)的中部设计有一个帽沿形凸边,此凸边的上表面与复位弹簧5的下端面接触。最后再在梯形孔中装入端盖4,使得检测探头1的凸边下端面与端盖4上表面相接触,而检测探头1的底端则穿越过端盖上的开孔后往下方伸出。
端盖4的大小与梯形孔的大小相适应,端盖4与测量本体2之间使用沉头螺钉紧固。通过上述安装可知,端盖起到的功能是托起和限位作用,使得安装在测量本体内2的检测探头1由于有弹簧的压力而产生预紧,同时它的运动方向只能沿轴向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裕鑫聚磐实业有限公司;宿迁市华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裕鑫聚磐实业有限公司;宿迁市华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4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