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5577.7 | 申请日: | 201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1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00 | 分类号: | F16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随力的大小自动调节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和曾有的关于弹簧组的技术对减震装置的需要都做过很有成效的努力,也曾设计过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如授权公告为CN2229005Y的实用新型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弹簧组的技术方面是一例很有价值的发明,它有效地解决了弹簧预应力强的技术问题。但尚有不足,它还很难解决减震不可调节,不随力的大小自动调节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以解决减震不可调节,不随力的大小自动调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是:减震装置,包括座、支杆、减震弹簧、螺母、调节钮、支架,座的下端焊接在减震弹簧的上表面,减震弹簧的下表面焊接在支杆的上表面,支杆的外缘下部插在支架的中心孔,螺母的下端面粘在支架的上表面,调节钮的左侧外螺纹处螺纹连接在支架的右侧上部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了减震弹簧的下表面焊接在支杆的上表面,支杆的外缘下部插在支架的中心孔,结合成一体结构,所以更容易解决减震的技术问题。第二,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了螺母的下端面粘在支架的上表面,调节钮的左侧外螺纹处螺纹连接在支架的右侧上部孔,结合成一体结构,所以更容易解决调节减震效果的技术问题,可随力的大小自动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各部位的标号说明:
1座 2支杆 3减震弹簧 4螺母 5调节钮 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为实现解决减震不可调节,不随力的大小自动调节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它的静态结构:请参阅附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主要由座1、支杆2、减震弹簧3、螺母4、调节钮5、支架6构成。它的主要零件座1、螺母4、调节钮5由市场选用。它的支杆2是圆柱形状,以钢铁为材料,经过机械加工制造。它的减震弹簧3是圆圈弹簧形状,以钢铁为材料,经过材料热加工加工制造。它的支架6是圆筒形状,以钢铁为材料,经过机械加工制造。
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座1的下端焊接在减震弹簧3的上表面,减震弹簧3的下端表面焊接在支杆2的上表面,结合成一体结构,功能是起座的作用。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不同的技术特征是:减震弹簧3的下表面焊接在支杆2的上表面,支杆2的外缘下部插在支架6的中心孔,结合成一体结构,功能是起减震的作用。螺母4的下端面粘在支架6的上表面,调节钮5的左侧外螺纹处螺纹连接在支架6的右侧上部孔,结合成一体结构,功能是起调节减震效果的作用。
下面通过使用方法,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动态结构关系:在使用中,当需要调节减震的时候,根据弹簧原理,首先将支杆2穿过螺母4,让弹簧坐上螺母4,然后调节支杆2在支架6中的位置,再然后拧紧调节钮5,从而完成调节减震的任务。这样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减震可调节,并可随力的大小自动调节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案是以钢铁为材料,利用钢铁加工工厂的基本设备,采取大批生产,以供应生活界的需求,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55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