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6706.4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1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炳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炳麟 |
主分类号: | F04D25/16 | 分类号: | F04D25/16;F04D2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体 风扇 结合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结合构造,特别是关于一种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
背景技术
风扇主要是作为一发热物件的散热之用,例如作为一伺服器的散热之用。
风扇的风量依风扇尺寸的大小及风扇马达的马力而定。然而欲直接制作一大型尺寸的风扇,其制作难度及成本都较高;因而通常是将其制作成多个尺寸较小的单元风扇,再将各单元风扇结合,而成预定尺寸的一合体风扇。例如欲制作伺服器所使用的40*40*56尺寸(单位mm)的风扇,通常是先制作二个40*40*28尺寸的单元风扇,再将该二单元风扇结合而构成40*40*56的一合体风扇。
欲将二个或多个单元风扇结合成为一合体风扇,必须借助一结合构造。已知一结合构造是,于二单元风扇的相临端之间设有一连接件及二C型扣,二C型扣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分别扣入于连接件外壁所设的切槽及二单元风扇框体内壁所设的切槽,依此达成将二个单元风扇串接结合的目的。
然而这种已知结合构造于使用上具有如下诸缺憾:(一)、其必须另外备具连接件及C型扣,而且必须于连接件外壁尤其必须于风扇框体内壁设以切槽,其构造复杂,组装不便;(二)、连接件及C型扣与风扇组装后,是位于风扇框体的内部,这些连接件及C型扣会阻碍风扇的部分风量的传送,降低风扇效率;(三)、连接件及C型扣仅是达成前后二个单元风扇轴向方向的串接而已,其连接件、C型扣以及风扇框体彼此之间仍是处于分别构件的分离状态,并非牢固地结合为一体,致振动随之而生,于风扇运作时,会造成整体框体的振动。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合体风扇已知结合构造的应用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简便牢固且不会影响风扇风量的 合体风扇的组合构造。
根据上述的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用以将至少二个风扇结合为一体,该结合构造包括:至少一结合孔,穿设于一第一风扇的一框体;至少一结合柱,突设于一第二风扇的一框体,结合柱的构形与结合孔相配应,且结合柱穿容于结合孔;以及一粘胶层,粘设于结合柱的外壁与结合孔的内壁之间。依此将二风扇框体牢固地结合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合柱的端部形成有一倒钩部,其钩抵于第一风扇的框体的一内表面,用以防止结合柱自结合孔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合柱为空心柱,其包含位于相对向的一弧形短墙与一弧形柱片,倒钩部形成于弧形柱片的端部;结合孔的内壁形成有与弧形短墙相配应的一弧形短凹部与一弧形挡壁,以及与弧形柱片相配应的一弧形凹部;弧形短墙与弧形柱片分别突容于弧形短凹部与弧形凹部。依此使得结合柱可以准确及稳固地容置于结合孔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弧形挡壁、弧形短墙与弧形柱片的内壁共同形成一圆形内壁。其可供穿容一螺栓而与其他物件锁固。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确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合体风扇的结合构造的外观图;
图2是绘示图1所示的结合构造的分解图;
图3是绘示图1所示的结合构造其中A部的纵剖视图;
图4是绘示沿图3所示的结合构造其中B-B线所取的横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第一风扇 110:框体
111:内表面 120:扇叶单元
200:第二风扇 210:框体
220:扇叶单元 300:结合构造
310:结合孔 311:弧形短凹部
312:弧形挡壁 313:弧形凹部
320:结合柱 321:弧形短墙
322:弧形柱片 323:倒钩部
330: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当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炳麟,未经王炳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67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