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油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6745.4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5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阳;桂先立;杨雯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02C7/22 | 分类号: | F02C7/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涡轮发动机使用的燃油调节机构——燃油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燃油调节装置,其作用是对发动机的燃油供给进行调节,并通过对燃油的调节控制发动机前10秒的加速过程。一般的涡轮发动机燃油调节装置都体积大,结构复杂,不适用于小型的涡轮发动机结构简单,重量轻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的小型发动机燃油调节装置,用以调节燃油供油规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燃油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层板阻尼器1、薄膜2、溢流活门3、断油活门4、放油活门5、弹簧6、调节螺钉7、盖子组件8、燃油调节装置壳体9、电磁线圈10;电磁线圈10位于燃油调节装置的顶部;燃油断油活门4和溢流活门3分别位于燃油调节装置壳体9的两端;放油活门5安装在盖子组件8上;调节螺钉7位于燃油调节装置的底部,贯穿盖子组件8,与薄膜2连接;燃油调节装置壳体9的一端安装溢流活门3和薄膜2,溢流活门3和薄膜2之间通过弹簧6连接;燃油调节装置壳体9的另一端安装断油活门4和电磁线圈10,电磁线圈10和盖子组件8分别与燃油调节装置壳体9的两端相连;盖子组件8上装有层板阻尼器1;电磁线圈10通过导杆连接断油活门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电磁线圈、燃油切断活门、燃油控制部分和放油活门一体化设计,有利于减少产品重量,紧凑产品结构。整个设计同时实现了发动机燃油的过滤、供油的通断和加速规律的调节。本发明加控制器转速仅仅通过一个螺钉的调节就可以实现整个发动机燃油供油规律的调节,其结构紧凑、重量轻,对小型发动机燃油调节机构的研制有重要的意义,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燃油调节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及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燃油调节装置的外部结构图;
其中,1-层板阻尼器、2-薄膜、3-溢流活门、4-断油活门、5-放油活门、6-弹簧、7-调节螺钉、8-盖子组件、9-燃油调节装置壳体、10-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发动机通电开始工作,供给发动机的燃油经燃油泵增压,从泵出口输至燃油调节装置上的油滤进口,电磁线圈10同时通电,通过电磁力顶开断油活门4,燃油经油滤过滤后经断油活门4进入喷嘴,喷嘴向燃烧室供油。断油活门4出口的另一路燃油经管路至喷嘴溢流放油活门5将活门关闭。喷嘴的溢流燃油经两条管路流出,一条至放油活门5(已关闭)、层板阻尼器1并至薄膜腔,一条至溢流活门3。此时放油活门5被喷嘴进油压力关闭,油路不通。由于层板阻尼器1阻尼作用,薄膜腔左边的压力还不能立即建立,克服不了弹簧6弹力,因此溢流活门3是开着的,溢流燃油经溢流活门3流出,经管路排出机外。随着时间的增加,经层板阻尼器1的压力慢慢建立起来,燃油压力推动薄膜2克服弹簧6弹力推动溢流活门3右移,薄膜右侧的燃油排出机外。溢流活门3继续右移并关闭,此时溢流燃油不再泄出机外,发动机供油量增加,燃气发生器加速。
发动机停止工作时,电磁线圈10断电,断油活门4经过弹簧的弹力回复到油路关死状态,通向喷嘴的油路切断,发动机停止工作。
发动机加速过程中,起动机放油活门5由于喷嘴溢流压力的推动,处于关死位置。
本发明仅仅通过一个螺钉的调节就可以实现整个发动机燃油供油规律的调节,其结构紧凑、重量轻,对小型发动机燃油调节机构的研制有重要的意义,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67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