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功率搅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8404.0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6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仝昭松;陈养龙;牛跃进;冯世杰;田中;苑立良;张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仝昭松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3/12;B01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7001 河南省濮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搅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搅拌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变功率搅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固液或液液混合方式一般采用搅拌器。搅拌器的作用,一是使固相颗粒在液相中均匀分散,二是保持固相在液体中的悬浮状态,防止固相沉淀。现有搅拌器存在以下问题:对于一台特定的搅拌器而言,其叶轮大小、直径、倾角和转速等参数均是固定的,难以改变,而实际搅拌的介质却是千变万化的。搅拌器的输出功率受介质的密度、粘度等特性影响很大。当介质的密度、粘度增大时,搅拌器输出功率增大,电机、减速器等驱动设备会因为过载而损坏;当介质的密度、粘度较小时,又会造成能源浪费现象。给搅拌器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变功率搅拌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机、减速器和搅拌叶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电机通过减速器与调节机构相连接;所述搅拌叶轮为可调节叶轮,可调节叶轮上端与调节机构相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母、中轴、键、丝杠和引绳,丝杆下端从中轴中穿过并与其螺纹连接,中轴上方即丝杠上端设置有调节螺母,丝杠下端与引绳一端相连接;中轴通过键与减速器空心轴相连接。
可调节叶轮包括搅拌杆、导向轮、叶片支撑板、主叶片、副叶片、固定板、弹簧和导杆,中空的搅拌杆下端设置有导向轮;叶片支撑板一端与搅拌杆下端垂直相连接,叶片支撑板另一端与主叶片相连接,副叶片设置在主叶片中并与 其滑动连接,副叶片内侧的主叶片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杆的固定端通过固定板与副叶片相连接,导杆的连接端穿过导向块后并与其滑动连接,导向块与固定板之间的导杆上设置有弹簧。
所述引绳另一端从搅拌杆中穿过并经导向轮后与导杆的连接端相连接。
搅拌杆上端与中轴下端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功率搅拌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优良、实用等特点,可根据搅拌介质特性的不同,调节搅拌叶轮的直径,从而改变搅拌器的输出功率,防止搅拌器过载,减少电能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调节机构结构图(丝杠移至下位);
图3是调节机构结构图(丝杠移至上位);
图4是搅拌叶轮结构图(副叶片伸出);
图5是搅拌叶轮结构图(副叶片收缩)。
图中:1、电机,2、减速器,3、调节机构,4、可调节叶轮,5、调节螺母,6、中轴,7、丝杠,8、键,9、减速器空心轴,10、连接法兰,11、引绳,12、搅拌杆,13、导向轮,14、叶片支撑板,15、主叶片,16、导向块,17、副叶片,18、固定板,19、弹簧,20、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电机1、减速器2、调节机构3、可调节叶轮4组成。调节机构3安装于减速器空心轴9内,可调节叶轮4与调节机构3通过连接法兰10连接,电机1通过减速器2为搅拌器提供动力。
如图2、图3所示,调节机构3由调节螺母5、中轴6、键8、丝杠7和引绳11组成。中轴6通过键8与减速器空心轴9连接。丝杠7位于中轴6的中部, 上部连接顶端的调节螺母5,下部与引绳11相连,转动调节螺母5,可调节丝杠7的高度,进而带动引绳11上下移动。中轴6通过下部的连接法兰10连接可调节叶轮4。
如图4、图5所示,可调节叶轮4由搅拌杆12、导向轮13、叶片支撑板14、主叶片15、导向块16、副叶片17、固定板18、弹簧19、导杆20组成。搅拌杆12上部通过连接法兰10连接调节机构3,下部与叶轮支撑板14焊接,叶轮支撑板14上一般焊接2~6件主叶片15。主叶片15上焊接导向块16,导杆20穿过导向块16,并通过固定板18与副叶片17连接,弹簧19套在导杆20上,并位于导向块16与固定板18之间。导杆20连接引绳11,引绳11穿过导向轮13,与丝杠7连接。当丝杠7向上移动时,通过引绳11牵引导杆20,并压缩弹簧19,带动副叶片17向内收缩,使可调节叶轮4直径减小。当丝杠7向下移动时,弹簧19舒张,推动副叶片17向外伸出,使可调节叶轮4直径增大。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仝昭松,未经仝昭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84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