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故障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0315.0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7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韦建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毛威;张亮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故障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检测故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目的端发送基于至少两个端口对的端口扫描报文,其中每个端口对包括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并与源端和所述目的端之间的一条路径相对应;
接收所述目的端发送的响应报文,所述响应报文携带所述目的端基于所述端口扫描报文确定的未接收到的端口对;
基于所述响应报文携带的端口对,确定出现故障的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目的端发送基于至少两个端口对的端口扫描报文包括:
顺序遍历所述至少两个端口对;
基于当前遍历的端口对,向所述目的端发送基于该端口对的端口扫描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目的端发送基于至少两个端口对的端口扫描报文包括:
向目的端发送基于至少两个端口对的端口扫描报文,每个端口对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目的端发送基于至少两个端口对的端口扫描报文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目的端发送用于确定所述目的端是否支持所述端口扫描报文的协商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目的端发送的用于表示支持所述端口扫描报文的协商响应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目的端发送用于确定所述目的端是否支持所述端口扫描报文的协商请求报文包括:
向所述目的端发送ICMP回显请求报文,在所述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选项字段中填充第一标识符,
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目的端发送的用于表示支持所述端口扫描报文的协商响应报文包括:
接收从所述目的端返回的ICMP回显响应报文;
确定在所述ICMP回显响应报文的选项字段中是否填充有与所述第一标识符不同的第二标识符;
如果确定填充有所述第二标识符,则确定所述ICMP回显响应报文是所述协商响应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目的端发送基于至少两个端口对的端口扫描报文包括:
向目的端发送基于至少两个端口对的端口扫描报文,所述端口扫描报文通过IP头部中的DF标志位、MF标志位和偏移字段来进行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扫描报文通过IP头部中的DF标志位、MF标志位和偏移字段来进行标识包括:
所述DF标志位的值为1,用于表示不进行分片;
所述MF标志位的值为0,用于表示没有更多的分片;
所述偏移字段的值不全为0,用于结合所述DF标识位和所述MF标识符表示该报文是端口扫描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响应报文携带的端口对,向所述目的端发送故障定位报文;
基于所述故障定位报文的TTL字段,在所述路径上进行故障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扫描报文和所述故障定位报文采用用户数据报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之一。
10.一种用于检测故障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测量点和目的测量点,其中:
所述源测量点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目的测量点发送基于至少两个端口对的端口扫描报文,其中每个端口对包括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并与所述源测量点和所述目的测量点之间的一条路径相对应;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的测量点发送的响应报文,所述响应报文携带所述目的测量点基于所述端口扫描报文确定的未接收到的端口对;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响应报文携带的端口对,确定出现故障的路径,
所述目的测量点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源测量点的所述端口扫描报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端口扫描报文,确定未接收到的端口对;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源测量点发送携带所确定的端口对的响应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遍历单元,用于顺序遍历所述至少两个端口对;
发送单元,用于基于当前遍历的端口对,向所述目的测量点发送基于该端口对的端口扫描报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03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