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的发射方法、装置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00718.5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7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坚锐;黄晖;常欣;张志东;阮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发射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信号的发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CDD(循环延时分集)方式进行分集传输时,这种CDD技术带来的性能增益是不稳定的,在某些信道环境下反而会引起性能的恶化。CDD系统中BS(基站)与MS(移动台)之间的信道等效为BS各发射天线至MS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乘上不同的相移之后叠加,这种叠加的结果将使得信道在频域上波动加剧。
例如,信道为单径信道时,其表现为频域平衰落,经过双天线发射CDD系统后等效信道为频域衰落信道,频域的深衰落点个数与循环延时点数相同,此时双天线发送带来的功率增益不能补偿频域深衰落对解调性能的恶化。随着发射天线数的增多,CDD系统天线间的循环时延差加大,信道在频域波动更加剧烈,解调性能恶化更加严重。
现有技术的另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是:基站采用交叉极化天线,同一天线阵列上包含两交叉极化天线,两天线发送相同的信号,获得极化分集。
当基站+/-45度交叉极化天线的初始相位差为0时,在终端垂直极化方向将极化增强,在水平方向将极化抵消,终端天线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差10dB以上。
可以看出,采用此方法发送信号,当终端采用单极化天线,且极化泄露不明显时,有可能造成终端一侧信号极化相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的发射方法、装置及系统,解决了信号极化相消问题,排除了CDD技术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号的发射方法,包括:
将至少两个天线进行校正;
将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每两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调整为90度,或者,将所述至少两个天线分为两组,将位于同一组内的各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调整为0度,位于不同组的每两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调整为90度;
将待发射信号通过所述相位差调整为90度的天线进行发射。
一种信号的发射装置,包括:
校正单元,用于将至少两个天线进行校正;
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每两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调整为90度,或者,所述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天线分为两组,将位于同一组内的各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调整为0度,位于不同组的每两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调整为90度;
发射单元,用于将待发射信号通过所述相位差调整为90度的天线进行发射。一种信号的发射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将至少两个天线进行校正,将所述至少两个天线中每两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调整为90度,或者,将所述至少两个天线分为两组,将位于同一组内的各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调整为0度,位于不同组的每两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调整为90度,并且将待发射信号通过所述相位差调整为90度的天线进行发射。
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相位差为90度天线发射的信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信号发射时,对天线进行校正,使每两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调整为90度,或者不同组的每两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调整为90度。与现有技术中终端采用单极化天线,且极化泄露不明显时,有可能造成终端一侧信号极化相消的问题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极化相消的问题;与现有的CDD技术中,存在信号循环相移叠加使得信道在频域波动加剧的缺陷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排除了CDD技术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信号的发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信号的发射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信号的发射系统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信号的发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信号的发射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信号的发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信号的发射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信号的发射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信号的发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信号的发射方法、装置及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的发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101、将至少两个天线进行校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07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