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失模型用部件和消失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1411.7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3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正则;高桥将志;片桐干根;加藤章二;水谷宗平;七田贤一;难波刚志;冈部晋;野尻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C7/02 | 分类号: | B22C7/02;B22C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失 模型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实型铸造法的消失模型和制造该消失模型的成套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制造金属制品的一个方法,已知有实型铸造法。在实型铸造法中,准备具备与要制造的金属制品相同形状的模型。该模型由若与熔融金属接触则会消失的材料形成。若将该消失模型埋入砂型内而向砂型内注入熔融金属,则模型消失而替换为熔融金属。若在熔融金属冷却后破坏砂型,则得到与模型相同形状的铸造品。
虽然实型铸造法是制造具有复杂形状的金属制品的优良方法,但存在在消失模型的周围填充形成砂型的粉末材料的作业很困难的问题。通常的金属模具具备复杂的形状,当进行将形成为复杂的形状的消失模型埋入砂型内的作业时,在消失模型的周围容易形成空洞(没有填充形成砂型的粉末材料的空间)。为了形成良好的砂型,需要长时间地持续进行艰难的作业。
通常的金属模具是通过对金属块进行切削加工而制造的,具备与工件接触的成形面和/或与配合侧的金属模具接触以调整与配合侧的金属模具的位置关系的位置调整面等。在成形面和/或位置调整面的背面所存在的金属块起到提供成形面、提供位置调整面并将成形面和位置调整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的作用。这里,将成形面和位置调整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的部分也可以不是金属块。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板状的下模的下表面用下框架增强、板状的上模的上表面用上框架增强的冲压模具。可以说在这里使用的下框架和上框架具备多根棒状构件并且具有将棒状构件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连接点在三维空间内分布的三维网眼结构。可代替金属块而使用三维的网眼结构,从而实现可用作金属模具的制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7-323400号公报。
如果是将金属块的一部分替换为三维网眼结构,则可简化在消失模型的周围填充粉末材料来形成砂型的作业。如果是将一部分替换为三维网眼结构的金属模具,则用实型铸造法易于制造。此外,将一部分替换为三维网眼结构的金属模具具备重量轻、易于调整为必需的刚性、易于调整为必需的散热特性之类的优点。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发现将通常为金属块的部分替换为三维网眼结构的金属模具所具有的优点、以及该金属模具与实型铸造法的良好相容性,研究用实型铸造法来制造将一部分替换为三维网眼结构的金属模具的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该研究的结果发现,需要使消失模型的制造工艺简化的技术。在三维网眼结构中,不仅有通过将成为单位的结构有规则地反复进行而形成的,也存在通过根据情况来改变多根棒状部所成的角度而实现的网眼结构。为实现这种网眼结构,需要进行边将棒状构件和棒状构件所成的角度调整为任意的角度边将棒状构件和棒状构件连接的作业。
已知有通过将棒状构件的端部彼此连接来实现三维网眼结构的成套部件。例如,已知有由多根棒状构件和多个连接构件构成的成套积木。如图10所示,在连接构件40b为正六面体的情况下,在六个面的每个形成有插入棒状构件40a1~40a6的端部的孔。如果使用该成套积木,则通过使用十二根棒状构件和四个连接构件,可将十二根棒状构件固定在构成立方体的十二条棱线的位置。如果使用该成套积木,则能以立方体为单位,形成将成为单位的多个立方体组合而形成的三维网眼结构。图9例示了棒状构件和连接构件的另一例,可使用筒状的棒状构件来形成三维网眼结构。此外,也已知有用于组成六方晶系的结晶结构、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或者DNA螺旋结构的成套部件。
但是,已知的成套部件中,棒状构件和棒状构件所成的角度被限定为预定的角度,不能将棒状构件和棒状构件所成的角度调整为任意的角度。如图10所示,在连接构件是立方体的情况下,棒状构件和棒状构件所成的角度被限定为90°或180°,不能成为其他角度。在图9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从连接构件的中央放射状地伸出的接受部的延伸方向,可确定棒状构件和棒状构件所成的角度,但是,由接受部的延伸方向确定棒状构件和棒状构件所成的角度,不能调整为其以外的角度。
在本发明中,提供用于制造在实型铸造法中使用的消失模型的、可将棒状构件和棒状构件所成的角度调整为任意的角度并固定的成套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14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接杆
- 下一篇:TDD系统中确认或不确认指示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