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枚举输入输出设备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1440.3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5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海;朱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5/17 | 分类号: | G06F15/17;G06F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毛威;肖鹂 |
地址: | 518129 中国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枚举 输入 输出设备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硬件系统架构,更具体地说,涉及硬件系统中枚举输入输出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在硬件系统架构,例如x86、Itanium系统硬件架构中,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和输入输出集中控制器(Input/Output Hub或Input/Output Controller Hub,简称IOH或ICH)通过总线相互连接,用于数据传输。硬件系统架构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多个IOH,每个IOH可以连接多个输入输出(Input/Output,简称IO)设备。IOH内部可以集成多个桥设备,从桥设备引出的总线通过系统中的第一条总线(Bus0)与处理器相连。
以x86、Itanium系统硬件架构为例,一般运行在硬件系统架构上的系统开机后的流程是,首先运行固化在闪存只读存储器(Flash ROM)里的系统固件(System Firmware)程序,System Firmware负责配置、检测服务器的所有硬件设备如处理器、内存、IO总线等,保证硬件系统可以正常工作后,由System Firmware负责在系统里的存储设备里查找操作系统加载器(Operating System Loader,简称OS Loader)、调用OS Loader加载操作系统内核程序。虽然可能硬件系统中可能有多个处理器(大型服务器可能有数百个),但是目前的System Firmware初始化系统IO总线,例如枚举系统中的IO设备时还是只由其中的一个处理器来完成这项工作,这个处理器在系统里有特殊的地位——它是Firmware阶段的系统主处理器。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使系统资源的分配保持一致性。但是这一过程会花去很多时间,延长了系统启动的时间,在系统开始启动很长时间后用户才能正常使用系统,这会降低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和产品认同感。另外,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也会对系统进行反复重启以验证某种修改是否生效、检验系统功能和性能,如果系统启动一次的时间很长,会降低产品设计开发的效率,从而增加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高系统初始化系统IO总线的效率,加快枚举系统中的IO设备的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枚举输入输出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系统中的各处理器的标识和各输入输出IO集中控制器的标识;
根据所述各处理器的标识以及所述各IO集中控制器的标识,分别指令处理器同时枚举特定的IO集中控制器及与之相连的输入输出IO设备;
获取被指令的处理器枚举的IO设备的相关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枚举输入输出设备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信息收集模块,用于获取系统中的各处理器的标识和各输入输出IO集中控制器的标识;
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处理器的标识以及所述各IO集中控制器的标识,分别指令处理器同时枚举特定的IO集中控制器及与之相连的输入输出IO设备;
结果收集模块,用于获取被指令的处理器枚举的IO设备的相关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枚举系统IO设备的工作分配给多个处理器同时进行,由此大大减少了枚举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加快了系统初始化的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枚举各节点内的IO设备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的进一步细化的示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14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