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站间的切换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2622.2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8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婧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8 | 分类号: | H04W36/08;H04W8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切换 方法 通讯 系统 | ||
1.基站间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用于将所述源基站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切换至所述目标基站下的小区中;
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目标基站、与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间的S1链路状态信息,确认进行X2链路切换或S1链路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用于将所述源基站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切换至所述目标基站下的小区中,包括:
所述源基站确认服务于所述源基站的MME群组和服务于所述目标基站的MME群组具有相同的MME群组标识MME Group ID、及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间的X2链路正常;
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X2链路切换请求消息,用于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X2链路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目标基站与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间的S1链路状态信息,确认进行X2链路切换或S1链路切换,包括:
所述源基站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所述目标基站与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MME间的S1链路状态信息;
当所述目标基站与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MME间的S1链路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目标基站与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MME间的S1链路异常时,所述源基站终止与所述目标基站的X2链路切换,转而进行S1链路切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目标基站与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MME间的S1链路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源基站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准备失败消息,所述切换准备失败消息包括所述目标基站与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MME间的S1链路状态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用于将所述源基站提供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切换至所述目标基站下的小区中前,包括:
所述源基站获取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MME的MME密钥MME Code;
所述源基站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服务于所述目标基站的MME群组的MME Code集合,所述MME Code集合中的MME Code所代表的MME与所述目标基站间的S1链路正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目标基站与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间的S1链路状态信息,确认进行X2链路切换或S1链路切换,包括:
当所述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MME的MME Code与所述MME Code集合中的一个MME Code相同时,所述源基站获悉所述目标基站与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MME间的S1链路正常,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X2链路切换;
当所述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MME的MME Code与所述MME Code集合中的任意MME Code均不相同时,所述源基站获悉所述目标基站与服务于所述源基站且所述UE驻留的MME间的S1链路异常,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目标基站进行S1链路切换。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服务于所述目标基站的MME群组的MME Code集合,所述MME Code集合中的MME Code所代表的MME与所述目标基站间的S1链路正常,包括:
当所述源基站和所述目标基站建立连接时,所述源基站接收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X2链路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X2链路连接建立响应消息,所述X2链路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或所述X2链路连接建立响应消息包括服务于所述目标基站的MME群组的MME Code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26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边扣缝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气动力水生动物驱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