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容量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5298.X | 申请日: | 201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7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方承贤;朴永善;金春渊;券晧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H01M10/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戚传江;谢丽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电池组 | ||
1.一种电池组,包括:
(a)电池单体阵列,所述电池单体阵列包括横向布置的三个或更少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中的每一个具有与电解液一起在密封状态下设置在电池盒中的阴极/隔膜/阳极结构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池单体具有3安培(Ah)或更高的电流容量且彼此串联电连接;
(b)保护电路模块(PCM),所述保护电路模块连接到所述电池单体阵列的上端以控制所述电池组的操作,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包括保护电路,从所述保护电路中去除调节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电压不平衡的功能;以及
(c)组盒,在所述组盒中设置所述电池单体阵列和所述保护电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单体以1并联(P)-2串联(S)结构或以1P-3S结构彼此串联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还包括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安装在所述组盒和所述电池单体阵列之间,以在所述电池组充电和放电期间提供容纳所述电池单体阵列的厚度的增加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间隔件具有等于所述电池单体阵列的厚度的5%至10%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组盒由塑料材料形成,并且所述间隔件由片材构件或塑料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间隔件在其顶部或底部设有粘合剂,所述间隔件通过所述粘合剂结合到所述电池单体阵列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间隔件在所述间隔件具有预定宽度的状态下,在所述电池单体的两个或更多个边缘处安装到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和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包括: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通过电阻焊接连接到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用于将所述电池单体彼此电连接;和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组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中用于将所述电池单体彼此电连接的所述金属板形成在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所述电池单体的阴极端子和所述保护电路模块之间的电连接区域被构造成具有如下结构,其中附接到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相应的连接端子的顶部的导电板被焊接,以使得所述导电板包裹所述电池单体的相应的阴极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导电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附接到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所述连接端子中的对应一个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附接到所述电池单体中的对应一个的所述阴极端子的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导电板中的每一个为镍板,并且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阴极端子中的每一个为铝端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组盒包括下盒和上盒,所述电池单体阵列和所述保护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下盒处,所述上盒用于覆盖所述下盒以便将所述电池单体阵列和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固定到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下盒被分成:电池单体安装部,所述电池单体设置在所述电池单体安装部处;和保护电路模块安装部,所述保护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安装部处,并且
在所述电池单体安装部和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安装部之间的交界处形成分隔壁,在所述分隔壁对应于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保护电路模块之间的电连接区域的部分形成开口,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电极端子通过所述开口朝所述保护电路模块暴露。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安装部包括支承部,所述支承部用于支撑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保护电路模块之间的所述电连接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单体中的每一个为袋形二次电池。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正面以凹陷形式安装外部输入和输出端子,所述外部输入和输出端子向所述电池组输入电流、从所述电池组输出电流并发送和接收信息。
18.一种膝上型计算机,所述膝上型计算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作为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529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