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阳型连接器、阴型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5798.3 | 申请日: | 201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4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E·弗拉克斯拉恩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4 | 分类号: | H01R13/44;H01R12/7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洪贵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装置 | ||
1.一种阳型连接器(10),
所述阳型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14),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4)被提供用于插入阴型连接器(12)的第二连接器本体(16)中,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4)包括电接触件(54,56),所述电接触件向着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4)的自由插入端部(44)延伸,且设有可弹性变形的自由端部部分(58);以及
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还包括:沿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4)的插入方向延伸的插头部分(18),所述插头部分(18)在其自由端部处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钩形延伸部(46),
其中,所述第一钩形延伸部(46)被设置成遮盖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4)的电接触件(54,56)的被弹性向外偏压以接合所述第一钩形延伸部(46)的自由端部部分(5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4)的所述插头部分(18)包括窄缩部分,所述窄缩部分的横截面向着所述插头部分(18)的插入端部(44)窄缩,
所述窄缩部分由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4)和第二连接器本体(16)的组装状态下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4)的电接触件(54,56)的楔面(38)限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部分(18)包括插装在两个楔件(30,32)之间的中心插头件(28),所述中心插头件(28)延伸超过楔件(30,32)的端部,且在其自由端部(44)处承载所述第一钩形延伸部(46),
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4)的电接触件(54,56)设置在所述楔件(30,32)的两侧。
4.如前面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4)的电接触件(54,56)的自由端部部分(58)设有向外弯曲区段(62)。
5.一种阴型连接器(12),
所述阴型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器本体(16),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被提供用于通过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16)中接收阳型连接器(10)的第一连接器本体(14),
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16)包括电接触件(98,100),所述电接触件向着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16)的自由插入端部延伸,且设有可弹性变形的自由端部部分(104),
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16)包括插座部分(72),所述插座部分围绕电接触件(98,100),且在其自由插入端部处包括插入开口,限定所述开口的边缘(90)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钩形延伸部(92),
所述第二钩形延伸部(92)被设置成遮盖所述连接器本体(16)的电接触件(98,100)的被弹性向内偏压以接合所述第二钩形延伸部(92)的自由端部部分(10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16)的所述插座部分(72)包括加宽部分,所述加宽部分的自由横截面在所述插座部分(72)内向着所述插座部分(72)的插入开口加宽,
所述加宽部分由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4)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16)的组装状态下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16)的电接触件(98,100)的楔面(88)限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部分(72)包括楔件(78,80),所述楔件形成所述插座部分(72)的内壁,且被插入形成所述插座部分(72)的外壁的环绕的插座件(74)中,
所述环绕的插座件(74)延伸超过楔件(78,80)的端部,且提供限定所述插入开口的边缘,
所述楔件(78,80)提供所述加宽部分的楔面(88),
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16)的电接触件(98,100)设置在由所述楔件(78,80)形成的内壁上。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16)的电接触件(98,100)的自由端部部分(104)设有向内弯曲区段(1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579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