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电池胞的内阻来改进操作性能的电池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7680.4 | 申请日: | 201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2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珍圭;许真硕;张珉哲;姜达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H01M10/48;B60L11/1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焕生;谢丽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电池 内阻 改进 操作 性能 电池组 系统 | ||
1.一种用于供应操作外部设备所必需的电流的电池组系统,所述电池组系统包括:
包括可充电和可放电的多个电池胞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用于向所述外部设备供应电力;
用于检测所述电池模块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用于向所述电池模块供应充电和放电脉冲电流的辅助功率单元;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电池模块被电连接到所述外部设备之前,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当所述电池模块的测量温度(Tbat)小于设定温度(Tcrit)时,将所述辅助功率单元连接到所述电池模块,使得所述充电和放电脉冲电流被供应到所述电池模块,并且当所述电池模块的温度变得等于或者大于所述设定温度(Tcrit)时,中断所述充电和放电脉冲电流到所述电池模块的供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系统,其中所述电池胞中的每一个均是板形二次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系统,其中所述板形二次电池被形成为具有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具有负极/隔膜/正极结构的电极组件被安装在由包括树脂层和金属层的层压板形成的电池壳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系统,其中所述辅助功率单元是低容量辅助电池或者电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系统,其中所述辅助电池的容量是所述电池模块的容量的3-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系统,其中所述设定温度(Tcrit)被设在-5℃到10℃的温度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系统,其中所述设定温度(Tcrit)被设置在比使得操作被正确地执行的15℃到40℃的温度更高的5℃到20℃的温度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系统,其中所述充电和放电脉冲电流是具有相同充电和放电率的脉冲波电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系统,其中所述脉冲波电流是方波型脉冲波电流或者正弦波型脉冲波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系统,其中所述充电和放电脉冲电流在构成所述电池模块的每一个电池胞的1/3C率到5C率下被供应2到30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是独立装备或者被安装在电池管理系统(BMS)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系统,进一步包括被置放在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辅助功率单元之间、用来驱动所述充电和放电脉冲电流的双向转换器。
13.一种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系统作为电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是电动车辆、混合电动车辆或者插电式混合电动车辆。
1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系统的操作方法,所述操作方法包括:
(a)在所述电池模块被电连接到所述外部设备之前测量所述电池模块的温度;
(b)当所述电池模块的测量温度(Tbat)小于设定温度(Tcrit)时,将所述辅助功率单元连接到所述电池模块,使得所述充电和放电脉冲电流被供应到所述电池模块;
(c)根据所述充电和放电脉冲电流到所述电池模块的供应来增加所述电池模块的温度;
(d)当所述电池模块的温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设定温度(Tcrit)时,中断所述充电和放电脉冲电流到所述电池模块的供应;和
(e)把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到所述外部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步骤(a)或者步骤(b)之前或者在步骤(e)之后对所述辅助功率单元充电。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上述步骤紧挨着所述电池模块被连接到所述外部设备的步骤之前被执行,以使得把所述电池模块的温度增加至所述设定温度(Tcrit)的范围。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在所述外部设备停机(关闭)的状态下,上述步骤被反复执行,同时持续监视所述电池模块的温度,使得把所述电池模块的温度维持在所述设定温度(Tcrit)或者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76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