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抗震电连接器的电触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09664.9 | 申请日: | 201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4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R·巴纳德;M·威廉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AG地球物理学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洪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抗震 连接器 电触头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要求2010年2月16日提交的美国申请第12/658,849号的优先权权益,其全文以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电连接器,且更具体地涉及抗震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有无数尺寸、形状和类型。普通类型的连接器是插头插座式连接器,其中细长针式触头(阳)接纳在由多个弧形叶片触头组成的大致中空插座触头(阴)内。叶片触头邻靠针式触头的侧壁以提供电连续性。
有将电连接器用在连接器经受冲击和振动(通常是沿力的多轴线)的环境中的多种应用。其一个示例是使用电缆建立海下地震测量系统的各部件之间的电连接,海下地震测量系统包括高压爆发性地震源或一个或多个水听器和用于获得与油气开发相关的地震读数的其它仪器。包括时间和控制信号的电气信号、测量信号等必须在地震系统的各部件之间方便地传导。这些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或两者的组合。
地震源产生极大的冲击波,使得其附近的任何电连接的牢固和耐用至关重要。尤其是涉及数字信号的情况下(对于本领域地震使用仪器变得越来越流行),电连接的抗冲击和抗振能力、即甚至在经受多轴线上施加的机械力(冲击和振动或重力)时也能使其长时间地保持不中断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
现有技术中已经发现,在常规插头插座式连接器经受来自诸如地震源的重复冲击或机械扰动的情况下会产生可能的失效机理。具体是,已经发现,在某些情况下,针式触头与围绕针式触头的叶片触头之间的连续性会响应于由地震源产生的充分高能震动而短时期(若干微秒)中断。
尤其在涉及数字信号的情况下,且根据所涉及的数字电路的故障容差,甚至连续性的这种短暂中断也会导致地震设备的不当运行、地震数据的损失和其它问题。现在的源控制器采用的是不容许有由极端重力条件造成的短期连接中断的连续数据流。
当在使用期间或插入或拔出期间的机械扰动使得电触头部件(例如叶片触头)的径向偏移超过一定阈值,造成电触头的永久变形,使得叶片触头与配合的针式触头之间的弹簧张力受损时,电中断的问题会显著恶化。
发明内容
出于上述和其它的考虑,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抗震连接器的电触头。本文所使用的描述“抗震”或“抗冲击”将理解为意思是电连接器能够承受重复和强力的机械扰动而其触头不受压或偏移到连接器不能持续保持电连续性的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相对于现有技术设计改进了用于插头插座式连接器的插座组件。具体来说,在一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设计相比,围绕插座本体芯部的叶片触头的套管或罩构件设有用于限制叶片触头向外偏移程度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该结构包括罩构件的不均匀台阶形内侧壁轮廓,这防止叶片触头偏移到屈服至永久程度的屈服点。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阅读时参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会很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相同的构件,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插头插座式电连接器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远端视图;
图3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插座组件的侧剖视图;
图4是图3的插座组件的近端视图;
图5是图3的插座组件的侧视图;
图6是图3的插座组件的远端视图;
图7是图3的插座组件内的插座本体芯部的近端视图;
图8是图3的插座组件内的插座本体芯部的侧视图;
图9是图3的插座组件内的插座本体芯部的远端视图;
图10是图3的插座组件内的插座罩的侧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侧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电连接器的远端视图;
图13是图11的电连接器的插座组件的侧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插座组件的近端视图;
图15是图13的插座组件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3的插座组件的远端视图;
图17是图13的插座组件内的插座本体芯部的近端视图;
图18是图13的插座组件内的插座本体芯部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3的插座组件内的插座本体芯部的远端视图;
图20是图13的插座组件内的插座罩的侧剖视图;
图20a是图20的插座罩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1a示出在经受震动测试之前,图11的电连接器的插入和保持力相对于时间的图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G地球物理学产品有限公司,未经AG地球物理学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96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