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盖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1893.4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1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小川政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比食品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43/06 | 分类号: | B65D4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杨黎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 ||
1.一种带盖容器,由具有大致圆形的上方开口部的容器主体和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上方开口部的盖体构成,将盖体安装在容器主体上时,在盖体的周缘部和容器主体的所述上方开口部之间形成圆周方向的液密的密封部,所述带盖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主体的上方开口部至少具有:与容器主体的侧壁连续的容器内侧壁部;从该容器内侧壁部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缘部;从该第一凸缘部的外侧端向下方延伸的容器侧裙部,
所述盖体的周缘部至少具有:盖内侧壁部,其在将盖体安装在容器主体上时,具有能够在全圆周范围内与所述容器内侧壁部抵接的区域;从该盖内侧壁部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凸缘部;从该第二凸缘部的外侧端向下方延伸的盖体侧裙部,而且,在所述盖体侧裙部形成有两个以上朝向内侧突出的突部,
所述盖体侧裙部形成为,在使形成在所述盖体侧裙部的所述突部的下缘侧与形成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上方开口部的所述第一凸缘部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盖体侧裙部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容器侧裙部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
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容器侧裙部形成有在安装盖体时能够使形成在所述盖体侧裙部的所述突部向下方引导的第一导向面,
关闭盖体时,所述突部被所述第一导向面朝向下方引导,由此,盖体被引向下方,从而使形成在所述容器内侧壁部和所述盖内侧壁部之间的所述密封部成为被压接的状态,确保密封部具有高密封性。
2.一种带盖容器,由具有大致圆形的上方开口部的容器主体和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上方开口部的盖体构成,将盖体安装在容器主体上时,在盖体的周缘部和容器主体的所述上方开口部之间形成圆周方向的液密的密封部,所述带盖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主体的上方开口部至少具有:与容器主体的侧壁连续的容器内侧壁部;从该容器内侧壁部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的容器侧裙部,
所述盖体的周缘部至少具有:盖内侧壁部,在将盖体安装在容器主体上时,具有能够在全圆周范围内与所述容器内侧壁部抵接的区域;从该盖内侧壁部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的盖体侧裙部,而且,在所述盖体侧裙部形成有两个以上朝向内侧突出的突部,
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容器侧裙部形成有:第一导向面,其在安装盖体时,能够将形成在所述盖体侧裙部的所述突部向下方引导;第二导向面,其在将安装在容器主体上的盖体拆下时,能够以供所述突部的下缘侧接触的姿势向上方引导突部,
所述第二导向面局部具有与所述容器内侧壁部的上端大致平行的水平区域,并且盖体侧裙部形成为,在使所述盖体侧裙部的所述突起的下缘侧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所述水平区域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盖体侧裙部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容器侧裙部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
关闭盖体时,所述突部被所述第一导向面向下方引导,由此,盖体被引向下方,从而使形成在所述容器内侧壁部和所述盖内侧壁部之间的所述密封部成为被压接的状态,确保密封部具有高密封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内侧壁部及所述盖内侧壁部为圆筒面或向上方扩开的圆锥面,设所述盖内侧壁部的上端的半径为r1、所述容器内侧壁部的上端的半径为r3、所述容器内侧壁部相对于垂直的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θ1、所述盖内侧壁部相对于垂直的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θ2时,满足r1≥r3且0°≤θ1<θ2,或者r1≤r3且θ1>θ2≥0°,或者r1>r3且θ1大致等于θ2,但不为0°中的任意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关闭盖体时,所述突部被第一导向面向下方引导,由此,盖体被引向下方,通过被引向下方,所述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也成为压接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盖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向面的至少所述水平区域的上方不存在所述第一导向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比食品包装有限公司,未经富比食品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18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伸缩鞋跟
- 下一篇:链式多电平逆变器故障单元的无缝切除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