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簧单元及滑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2250.1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3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间雄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宋晓宝;郭晓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单元 滑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簧单元及滑动机构,特别是关于使用锯齿形弹簧的弹簧单元及滑动机构。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电子设备的一种,提供了一种可携带电话机或游戏装置,其构成为可使配设有液晶显示装置等的移动壳体相对于配设有操作键等的固定壳体滑动。在这种电子设备中,为了使移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进行移动操作而内设有滑动机构。作为这种滑动机构,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机构。
适用于该电子设备的滑动机构被构成为,在其内部组装有弹簧单元,在开盖时操作者将移动壳体相对于固定壳体移动到预定位置,移动壳体由于弹簧单元而被向关闭方向移动施力,另外当移动到预定位置以上后,移动壳体由于弹簧单元而被向打开方向施力。由此,能够实现电子设备操作性的提高。
另外,在弹簧单元中可使用各种构造的弹簧,已知作为其中之一是使用锯齿形弹簧的弹簧单元(专利文献2)。使用锯齿形弹簧时,能够实现弹簧单元的薄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06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49892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锯齿形弹簧如上可实现薄型化,但另一方面,容易发生沿与所需伸缩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屈曲变形。在以往的弹簧单元中,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通过在支撑锯齿形弹簧的壳体的两侧部形成弯曲部,并使该弯曲部支撑锯齿形弹簧的两侧部分,从而抑制屈曲的发生。
然而在此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当锯齿形弹簧伸缩时,其两侧会在弯曲部内擦动(摩擦滑动),这成为妨碍锯齿形弹簧流畅地进行动作的原因。另外,在以往的弹簧单元中,由于是使壳体仅支撑锯齿形弹簧两侧的结构,因此当滑动机构被频繁地进行滑动操作时,锯齿形弹簧有可能从弯曲部中脱离,存在可靠性方面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实地防止锯齿形弹簧的屈曲变形并能够进行流畅的收缩动作的弹簧单元及滑动机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弹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单元包括:锯齿形弹簧;第一滑动部件,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包括卡固所述锯齿形弹簧的一个端部的第一卡固部、安装所述锯齿形弹簧的第一弹簧容纳部、及在两侧部形成的第一滑动引导部;以及第二滑动部件,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包括卡固所述锯齿形弹簧的另一个端部的第二卡固部、安装所述锯齿形弹簧的第二弹簧容纳部、及在两侧部形成的第二滑动引导部,其中,通过卡合所述第一及第二滑动引导部,使得所述第一及第二滑动部件相互滑动,在卡合所述第一及第二滑动引导部的状态下,所述锯齿形弹簧被支撑在相对配置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弹簧容纳部所形成的空间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弹簧单元,由于锯齿形弹簧被支撑在相对配置的第一及第二弹簧容纳部所形成的空间内,并且在滑动时锯齿形弹簧由第一及第二弹簧容纳部的内壁支撑,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锯齿形弹簧的屈曲变形并能够确保流畅的收缩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A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单元在正面立体图中伸长的状态。
图2B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单元在正面立体图中收缩的状态。
图3A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单元在背面立体图中伸长的状态。
图3B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簧单元在背面立体图中收缩的状态。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正面图。
图5B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背面图。
图5C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右侧面图。
图5D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底面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操作中的关闭状态的正面图。
图6B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操作中的中间状态的正面图。
图6C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操作中的打开状态的正面图。
图7A是表示组装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的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关闭状态下的滑动机构的正面图。
图8A是表示组装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制钢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制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2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机内气刀涂布造纸机
- 下一篇:装配式防火隔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