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2466.8 | 申请日: | 201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2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牛田浩明;林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B32B7/02;B32B27/18;G02B1/11;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永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气或电子机器、精密机器的显示部中用于显示装置的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LCD)作为显示装置在电视(TV)用途或动画显示用途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并正在迅速地普及。例如,通过开发具有高速应答性的液晶材料和改良驱动加速等驱动方式,克服了以往液晶所不擅长的动画显示,同时还正在推进旨在应对显示大型化的生产技术革新。
在重视画面质量的电视机或显示器等用途方面,或在外部光线较强的室外使用的摄像机等用途方面,这些显示器的表面通常进行了防止外部光线射入的处理。该处理方法之一为防眩处理,例如,通常液晶显示器的表面进行了防眩处理。防眩处理是通过在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结构,使表面反射光散射,并呈现出使射入的像模糊的效果,通常,在LCD中配置有进行了这种处理的防眩性膜。
另一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作为人机交互界面的电子显示器的进步,对话型的输入系统得到普及,其中,将触摸面板(坐标输入装置)与显示器一体化的装置得到了广泛使用。此外,液晶显示器等轻量且薄型的显示器可以不带键盘,由于具有该优势,因此,在移动设备中使用触摸面板的例子正在增加。根据检出位置的方法,触摸面板可以分为光学式、超音波式、静电容式、电阻膜式等。其中,电阻膜式由于结构简单且价格/性能之比也优异,因此近年来迅速得到普及。
电阻膜式触摸面板是使2片膜或片相对,使透明电极相对,并保持一定间距而构成的电气部件。触摸面板的工作方式是将一侧透明电极固定后,从可见的一侧用笔或手指按压另一侧的透明电极,使其弯曲并与固定的透明电极接触、接通,由此,检测电路会检出位置,并实现指定的输入。在这种触摸面板的工作方式中,用笔或手指按压电极时,按压的手指或笔等指向工具的周围有时会出现由干涉所产生的彩色图样(即称为“牛顿环”的干涉颜色或干涉条纹),使画面的可视性下降。具体而言,2片透明电极接触或为了使其接触而弯曲,相对的2片透明电极的间距为可见光波长左右(例如约0.5μm)时,在2片透明电极之间的空间产生反射光的干涉,产生牛顿环。这种牛顿环的产生从电阻膜式触摸面板的原理来看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作为减轻这种触摸面板中牛顿环的对策,采用了在形成透明电极的支持体膜的表面形成凹凸结构的处理方法。
这样一来,LCD和触摸面板具备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的光学膜(或光散射膜),该光学膜通常是按照下述获得:将树脂微粒或二氧化硅微粒等微粒与粘结剂树脂或固化性树脂的混合物涂布在基体材料上,并在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结构。近年来,在LCD等方面,开发了像素尺寸精细的高精细显示装置,但是,容易发生画面眩光或文字模糊等现象,正在尝试减小添加微粒的尺寸、使用粒径分布窄而尖的微粒等来控制表面的凹凸形状。
例如,近年来在同LCD一起得以普及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方面,作为可以显示优异透射图像且具有优异防眩性的防眩性膜,在日本特开2009-26514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含透明膜和在该透明膜上形成的硬涂层的防眩性膜,所述硬涂层中含有:(a)一次粒径为40~200nm的二氧化硅微粒、(b)一次粒径为1~30nm的二氧化硅微粒和粘结剂,且含有二氧化硅微粒的凝集结构,所述防眩性膜的硬涂层一侧表面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05~0.3μm,凹凸周期λa为40~200μm,所述防眩性膜的雾度值为0.1~3.0%。该文献中记载了二氧化硅微粒的含量为膜重量的0.05~30重量%(特别地为0.2~25重量%),在实施例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硬涂层材料,配合有1.5~10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微粒。此外,作为二氧化硅微粒凝集结构的形成方法,记载了使用乙酰乙酸烷基酯铝二异丙酯等凝集剂的方法。
然而,在该防眩片中,由于仅用固化性树脂形成硬涂层,因此不能缓和外部应力,容易产生裂纹,仅稍微弯曲,就沿着弯曲方向产生条纹。特别地,在像触摸面板的上方透明电极那样受到反复击键的用途中,耐久性不充分。此外,光学特性也不充分,防眩性低,不仅可以看到眩光,而且透射的图像的显示也不清晰。此外,为了使大量的二氧化硅微粒凝集,需要采用凝集剂,这成为渗出的原因。而且,由于二氧化硅微粒的防静电性不充分,因此,在实施例中,除了硬涂层以外还形成了含有ITO微粒的防静电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5143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第[0028]段,实施例)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防眩性或抗牛顿环性,同时耐擦伤性和机械特性也优异的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赛璐,未经株式会社大赛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24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