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术用压排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2588.7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1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滨口武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本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董彬;桑传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术 用压排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手术中对目标脏器(手术对象脏器)以外的脏器进行压排时使用的手术用压排体。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大体分为将腹部或胸部等大幅度地切开而进行的手术(以下会称为开腹手术)和穿过开设于腹部等的小孔来进行的内视镜下手术。
在这些手术中,进行脏器的切除、摘出等,而在该操作时,目标脏器以外的脏器(目标外脏器)会成为阻碍,可能会不好操作。因此,希望将阻碍视野确保的其他脏器压排开,以确保用于施术的视野。
作为目标外脏器的压排方法,除了使患者的体位倾斜、以依靠重力压排的方法之外,还有使用海绵等制造的压排体推开目标外脏器的方法。
作为开腹手术用的海绵制压排体,已知有非常厚的平板状的纤维素海绵制压排体。该纤维棉质压排体会由于吸收液体而变软,因此能够相对轻柔地压排目标外脏器。加之会由于吸收液体而膨胀,从而产生适度的反作用力并具备某种程度的重量,而且其表面为粗糙面,所以即使施术者或者助理人员不进行按压,也能够由于压排体的存在而对目标外脏器进行压排。
另外,作为内视镜下手术用的压排体,提出有在橡胶制薄板的周围安装超弹性合金制环状框架的内视镜用压排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使用方法是,将该内视镜用压排器具压扁以形成细直线形状,并将其从套管针(也称套针)插入,然后在体腔内依靠上述环状框架的恢复力扩宽,对脏器进行压排。
此外,还提出有在前端具备充气管的内视镜用压排器具(支撑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压排器具中,将充气管折叠并收纳于筒状手柄部分,并将该压排器具以该状态自套管针插入到体腔内,接着拆除手柄而使充气管露出,并注入气体以使其膨胀,从而对脏器进行压排或支撑。使用后,对充气管进行排气,并将其折叠着收纳于筒状手柄,自套管针拔去。
上述专利文献1、2记载的压排器具虽然是构成为利用比较柔软的橡胶制薄片和充气管压排脏器,但对其进行支撑的框架和手柄部分是硬质的。因此,在轻柔地压排体腔内的脏器方面,上述纤维素海绵制压排体更好。
加之在上述专利文献1、2的内视镜用压排器具中,需要用于支撑压排器具以维持压排状态的人手,而纤维素海绵制压排体不需要如上述那样需要维持压排状态的人手,因而在这方面也更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644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539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纤维素海绵制压排体虽然如上述那样具有各种优点,但就其形态方面,仅知道长方形平板状。
本申请人对能够在内视镜下手术用中使用的内视镜用压排器具进行新发明,并已经提出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JP2009-064777)。该既有申请所涉及的内视镜用压排器具由吸水膨胀性材料(例如纤维素海绵)构成压排体本体,该压排体本体压缩成型为棒状,以使其横截面(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构成得比套管针的圆筒内腔截面小。根据该内视镜用压排器具,能够自套管针向体腔内插入,然后在体腔内供给水分使内视镜用压排器具吸水膨胀而变大,所以能够充分地压排脏器。
上述既有申请的发明虽然可以如上述那样起到良好的效果,但就膨胀后的形状而言,也仅限于所介绍的长方形平板状的形状而已。
因此,考虑到使手术更加地便利,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更加便利的手术用压排体。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手术用压排体是一种在手术时插入于体内的压排体,其特征在于,该压排体的压排体本体以吸水膨胀性材料通过被压缩成型而残留朝向压缩方向的反方向的膨胀应力的状态构成,且所述残留的膨胀应力在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值。并且,本发明的手术用压排体还可以应用到内视镜用、开腹手术用(包括开胸手术等)中的任意一种场合。上述“吸水膨胀性材料”是指由于吸水而显示出膨胀的性质的材料,可列举出纤维素海绵等。上述“膨胀应力”,表示的是会向压缩方向的反方向膨胀的恢复力的意思。
如上所示,压排体本体是由压缩成型的吸水膨胀性材料构成的,所以一旦施加水分就会膨胀变大。并且,膨胀应力由于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膨胀时,会由于膨胀应力的值的高低(强弱)的原因,而产生膨胀得较大的位置和膨胀的较小的位置。由于这种大小,膨胀后的形状与膨胀前(压缩成型状态)不同。也就是说,不是简单地膨胀为相似的形状,而是膨胀为不同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本产业株式会社,未经川本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25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