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用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4098.0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1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杵渊雅男;中川知和;橘美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B60R19/03 | 分类号: | B60R19/03;B60J5/00;B60R19/04;B62D2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险杠梁、车门梁、框架构件等机动车用部件。
背景技术
机动车的骨架构件中存在进行变形来对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吸收能量的部件、为了防止车身的变形而用于确保强度/刚性的部件。这些部件设计成相对于轴载荷、弯曲载荷、扭转载荷等各种冲击载荷而确保必要的性能。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车辆用车门的车身腰线加强结构。在此,通过将外加强件(outer reinforcement)和内加强件(inner reinforcement)接合,来形成具有单独的闭合截面的车身腰线加强件(belt line reinforcement)。通过利用该车身腰线加强件和车门内板来形成跨车门主体的前后方向全长延伸的第一、第二闭合截面,从而使车门主体相对于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的刚性提高。
在该结构中,需要有相对于作用在长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轴向载荷)的强度,从而即使从前方受到冲击力,车门也不较大地发生变形。此外,要求将车门向车身外侧折弯,从而即使因冲击载荷而车门发生变形,变形后的车门也不会进入驾驶室内。该结构为了对折弯方向进行控制,而使载荷的作用点比构件截面的中心向驾驶室侧偏心,由此使轴载荷和偏心了的弯曲载荷一起作用于构件。这样,在车身内侧产生弯曲压缩应力,因此内侧承担比外侧高的压缩应力,从而车门以向车身外侧凸出的方式发生变形。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机动车的车身腰线部结构。在此,在前支柱(front pillar)的支柱外侧的后纵壁的与车身腰线加强件对置的部分形成有比其它通常面向车门主体侧突出的鼓出部。由此,在车辆碰撞时,使车身腰线加强件向支柱构件的扎入可靠。根据该结构,可将来自前方的碰撞载荷可靠地向车身腰线加强件传递。
这样,与单纯的轴抗压部件(前纵梁等)、弯曲抗压部件(保险杠、防撞梁)不同,在强度和变形的方向都被控制的部件上同时作用有压缩力和弯矩。因此,对该部件特有的设计下功夫。
专利文献3公开一种车辆用车门及面板构件载荷吸收结构。这里,在与载荷吸收部抵接的按压部进一步按压载荷吸收部时,以面板侧棱线部向沿着内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移动的方式使载荷吸收部变形。由此,沿着车辆的车宽方向的载荷被吸收,相对于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外力的刚性被确保·提高。
另外,专利文献4公开一种车身侧面结构。在此,内板的板厚比外板的板厚厚,在内侧鼓出部设有位于比闭合截面部的弯曲中立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凸部。由此,对于车宽方向及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这双方都可抑制变形。
上述的部件通常通过将冲压成形的薄钢板点焊而组装。例如,车门门肩加强件大多由具有1~2mm的板厚的钢板形成,具有接近双帽形材料(double hat shaped material)的形状。尤其在需要承担大的载荷的情况下,使用具有2mm左右的板厚的钢板。
但是,从最近的CO2削减/机动车轻量化的必要性出发,要求更轻量且高性能的机动车用部件。因此,不仅在钢板的截面形状上下工夫,还采用新的观点下的轻量化对策。
专利文献5公开一种提高能量吸收量的机动车用冲击吸收构件。在此,通过承受冲击的梁材料使用轻量·高强度的CFRP材料,从而实现轻量化且能量吸收量提高。
另外,专利文献6公开一种弯曲强度构件。在此,在作用有弯曲载荷时成为拉伸侧的凸缘面设有FRP材料,并且将作用有弯曲载荷时成为压缩侧的凸缘的宽度b与厚度t之比(b/t)设定为12以下。由此,即使在碰撞等弯曲载荷变大的情况下,也可提高能量吸收量。
另外,专利文献7公开一种车辆的复合结构构件。在此,在闭合截面的薄壁钢管内插入有轻合金制或合成树脂制的加强管。该加强管具有大致沿着钢管的内壁的外侧形状,且在内部形成有肋。由此,可长期地实现充分的强度和轻量化。
另外,专利文献8公开一种机动车用保险杠梁。在此,从外侧将钢板张贴在铝型材的前侧凸缘及后侧凸缘。通过使该钢板的屈服应力σy1、钢板的比重ρ1、铝型材的屈服应力σy2、铝型材的比重ρ2满足σy1/ρ1>σy2/ρ2的关系,可将重量增加抑制成最小限度,并同时使弯曲强度提高。
另外,专利文献9公开一种保险杠结构。在此,在金属制的保险杠主体上安装有金属制的第一加强板。另外,使保险杠主体的杨氏模量Est、保险杠主体的密度ρst、第一加强板的杨氏模量E2、第一加强板的密度ρ2满足(Est/ρst3)<(E2/ρ23)的关系。由此,可将重量增加抑制成最小限度,并同时使弯曲强度提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4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上的行人保护预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伴生天然气卤井采出液浓度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