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清洁鞋子内部的试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4519.X | 申请日: | 2011-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4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勒·富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3/00 | 分类号: | C11D3/00;C11D3/02;C11D3/22;A01N25/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吴小瑛;菅兴成 |
地址: | 瑞士凯***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清洁 鞋子 内部 试剂 | ||
本发明涉及用于清洁露趾鞋和闭趾鞋的内部以及内外表面的试剂。
100多年以来,人们关注于清洁鞋子的外部,从而改进鞋子的外观。这最初仅限于对鞋子的纯机械清洁和随后的皮革处理。这种清洁是纯机械的,通常包括刷擦并使用油脂或蜡处理以滋润皮革。近来,用于清洁鞋子外部的化学手段也是已知的,例如在US-A-1447879或US-A-1439915中所描述的。
直到最近卫生方面的考虑才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EP 1234517公开了使用鞋子清洁方法的设备,其中,所述鞋子接受紫外光照射并接触含臭氧的气氛。然而,这种处理并不是为私人使用,而是为了对鞋底进行预处理以改进其抓地性。而居家常用的所谓鞋子除臭剂,其例如包含大比例的挥发性载体物质,例如丁烷、醇类、丙烷和水,和某些消毒剂、气味结合剂,例如蓖麻醇酸锌。蓖麻醇酸锌具有消除气味的性质,但没有起抑制细菌、真菌或蒸腾作用。但是,已知还有具有抑菌作用或抗真菌作用的鞋子除臭剂。使用这些类型的鞋子除臭剂通常不能达到清洁作用,特别是对沉淀物的清洁。相反,它们还产生额外的问题。
已知污垢、细菌和病毒会导致各种皮肤疾病和过敏性反应。特别是在闭趾鞋中,产生相对温暖,潮湿的环境。考虑到大多数人每天穿鞋达8小时或更长的时间,细菌和病毒有足够的时间在脚上增殖和积累,这并不奇怪。这些细菌和病毒不仅产生令人不适的气味,还污染并感染鞋子和脚。在此方面,统计学给出了清楚的证据。预计仅在欧洲,就有约5.5亿人受到脚臭的困扰。在美国,约1.22亿人患有脚癣(香港脚)。据计算,仅在美国,就有0.21亿人患有人乳头状瘤病毒导致的足底疣。预计,全世界约有2.9亿成年人患有甲癣,约13.4亿人在其周身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细菌导致影响脚的不同疾病和过敏性反应。
目前常见的鞋子喷雾难以应用。大部分喷雾甚至难以进入鞋子,并且导致空气被其中包含的快速挥发溶剂污染。此外,被杀灭的细菌和病毒仍留在鞋子中,从而为新的细菌和病毒提供了新的食物来源,使其能够指数级增殖。此外,由于实际的脚运动,不同颗粒诸如皮肤、纤维等受到动能的摩损,并由此提供了供细菌和病毒生存的基础。在此之外,大多数喷雾仅包含一种或两种抗菌物质,且几乎不可能在鞋子中实现长效作用。
日本专利申请JP 10276961-A公开了不激发过敏性反应的清洁剂。这种清洁剂用于清洁鞋子并且喷施在鞋子内部。已开发的试剂具有基于植物的配方,并且以微粒的形式溶于水,在压力下喷施到待清洁的鞋子中。为了提高油脂消毒和真菌灭杀,还喷入了包含臭氧酸的水。因此,鞋子内部也没有发生组合的物理和化学清洁。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产生这种双重作用的清洁试剂。
根据本发明,使用高粘度模化材料(modelling material)形式的清洁化合物(cleaning compound)实现了这种鞋子内部清洁的目的,所述高粘度模化材料由天然胶质(native guar)和75重量%至95重量%结合水(combined water)和具有液体防腐作用的消毒剂和含氯化铝的清洁剂,以及抗菌和抗真菌剂组成,其中,浓稠度(consistency)使所述试剂能够用于鞋子的内部或表面并包封游离的颗粒。
可能的消毒剂优选包括醇类或乙醇。通常,醇类的其他形式也是可得的。作为抗真菌剂,优选添加最高达0.5重量%的羟苯甲酸甲酯。
多种活性成分同样可用于改进耐久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添加最高达0.5重量%的羟苯甲酸丙酯。
通常,还惯常添加少量的芳香物和染料。
芳香物也可提供抗菌作用,其中某些物质,例如柠檬醛和银离子,其抗菌作用也是已知的。
通常,按如下重量%再生产具有合理范围的优选制剂:
水(H2O)65-75%
乙醇10-20%
丙三醇5-8%
天然胶质3-7%
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2-7%
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1-4%
硼(如硼酸)0.1-0.5%
羟苯甲酸甲酯<0.5%
羟苯甲酸丙酯<0.5%
染料0.001-0.003%
芳香物0.0001-0.001%
双咪唑烷基脲0.001-0.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加有限公司,未经旭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45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程充气固井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测试虚拟以太性能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