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钓鱼的人造鱼饵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5027.2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8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M·盖纳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FIIISH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5/00 | 分类号: | A01K8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黄必青 |
地址: | 法国布***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钓鱼 人造 鱼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作鱼的诱饵的钓鱼的人造鱼饵。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钓鱼的人造鱼饵,其包括:硬的头部,头部具有后表面;软材料制成的主体,主体在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纵向延伸,前端部适于与后表面进行接触,以形成具有鱼的诱饵形式的人造鱼饵;钓鱼钩,其在具有孔眼的第一端部和具有尖端的第二端部之间延伸。
背景技术
由文献US4791749已知上述类型的钓鱼的人造鱼饵,其包括铅制的头部,硬缆绳穿过头部插入。硬缆绳的端部具有弯曲的形状,适于接纳钓鱼钩的孔眼。铅制的头部具有两个反向的凸起,使得头部可以在主体中保持就位。借助这些布置,钓鱼钩是可活动的,且人造鱼饵可以接纳不同尺寸的、通入塑料制的主体的不同处的钓鱼钩。
由文献US2007/0175083已知,人造鱼饵包括铅制的头部,其上安装钓鱼钩。钓鱼钩的柄具有一些突起部分,嵌入塑料制的主体的部分内,用于使钓鱼钩保持在主体内。
虽然前述的人造鱼饵由两部分实现并且具有用于将主体与头部连接的部件,但它们具有易于分离的缺陷,尤其是在水体环境中,该环境具有足够的破坏性使这种人造鱼饵的主体与头部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这些缺陷并提出一种人造鱼饵,其组成零件相互彼此完好地保持,即使是在水体环境中,同时保证这些不同零件的安装便利。
本发明提出一种钓鱼的人造鱼饵,其包括:
-硬的头部,具有一后表面,
-由软材料制成的主体,在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纵向延伸,前端部适于与后表面进行接触,以形成具有鱼的诱饵形式的人造鱼饵,
-钓鱼钩,在具有孔眼的第一端部和具有尖端的第二端部之间延伸,
该人造鱼饵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具有固连于头部的第一端和使钓鱼钩的孔眼能穿在连接杆上的自由的第二端,连接杆在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还包括固定部分和保持部分,钓鱼钩的孔眼围绕固定部分保持,保持部分基本在经过纵向轴线的竖直平面中延伸,保持部分适于对位于头部的后表面与连接杆之间的主体的部分施加压力,以使主体保持顶靠头部的后表面;
并且,主体包括凹口部分,凹口部分适于接纳钓鱼钩和连接杆。
借助这些布置,根据本发明的连接杆保证主体在头部上的更好的保持并确保人造鱼饵在水中或海中时的好的强度。以这样的方式,保持部分可以使主体保持紧密。事实上,通过在与主体相连的凹口部分中的连接杆的保持部分的压紧,主体保持在头部上。另外,由于具有设在主体中用于接纳钓鱼钩和连接杆的凹口部分,方便了使用者对人造鱼饵的安装和操作。以此方式,主体可多次地再使用,不会损坏。而且,人造鱼饵不需要用镶接或钳子操作来把钓鱼钩的孔眼束缚于保持部分,且钓鱼钩无需工具的介入可进行安装和拆卸。
根据一变型,连接杆具有S形状。因此,S形由于上部的弯曲形状而带来安装的便利,以及由于下部的弯曲形状保证了钓鱼钩孔眼的保持。另外,下部的弯曲形状阻止了钓鱼钩向上滑动。
根据另一变型,后表面具有适于与主体的第二边缘进行接触的第一凸边。以此方式,头部凸边与主体边缘的结合形成头部导向部件,确保主体和头部的接触。
同样地,根据另一变型,适于接纳钓鱼钩的孔眼的固定部分直接且连为一体地固定于头部。因此,固定部分与主体形成一单一零件,其方便了人造鱼饵的操作和安装。
根据另一变型,连接杆的自由端是弯曲的,以避免自由端深陷入主体中。因为弯曲,自由端可以不损坏主体,使得主体可以再使用。另外,自由端与主体的凹口部分配合,以改善主体相对于头部的旋转锁止。
根据另一变型,头部的后表面具有下区域、中央区域和上区域,固定部分固定在下区域上,保持部分面对着中央区域布置。
这种布置使得能够突出钓鱼钩连接的下区域与钓鱼线连接的上区域错开的特点。钓鱼钩的连接相对于钓鱼线的连接的错开有利于保持被人造鱼饵钩到的鱼。当鱼咬住人造鱼饵时,上区域是压力最大的区域,而连接杆的固定部分与下区域的连接可得到由鱼施加在人造鱼饵上的较小的合力。
根据本发明,可设置成钓鱼钩的尖端布置在主体外并与主体齐平。事实上,钓鱼钩的尖端的位置可以避免钩挂藻类或其它水生物。而且,人造鱼饵的操作对使用者也没有危险。
根据另一特征,后端部沿经过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的基本倾斜的平面被压扁,基本倾斜的第一直线在连接杆的平面内延伸且相对于竖线倾斜,第二直线沿着相对于人造鱼饵的纵向轴线的横向且水平的方向。事实上,当钓鱼线和主体的该端部上升时,借助操作者的运动,人造鱼饵像真的鱼一样活动,因为后端部使人造鱼饵进行摆动运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IIISH公司,未经FIIISH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5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