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庭网络系统中发送消息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5064.3 | 申请日: | 201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2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旼洙;金镇湖;全范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12/16 | 分类号: | H04L12/16;H04L12/56;H04L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刘久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庭 网络 系统 发送 消息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庭网络系统和家庭娱乐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家庭网络系统和家庭娱乐系统中发送消息的方法和设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识别对应的消息将被发送到和将从其接收对应的消息的装置的方法以及用于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HDBaseT(高清传输)技术。
使用目前在家庭和办公室中最常使用的电视接收器(TV)、个人计算机(PC)和音频系统要求大量线缆。
在目前最广泛使用的HD(高清)传输线缆当中,一些技术在传输速率方面受到限制并且还在传输能力方面受到限制。因此,这样的限制导致不能够以很快的速率处理内容的问题,其中内容的大小不断地增加。而且,由于当前的HD传输技术不支持未压缩视频,因此如果装置彼此间隔数米的距离则难以将多个视频装置彼此连接。此外,还难以在整个家庭和/或办公室中提供HD多媒体综合内容。
另外,由于为各种传统电气装置分别地提供HD TV线缆、音频线缆、视频线缆、因特网LAN线缆、电源线缆等等,因此存在布线(或走线)复杂并且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外观的问题。
在当前使用的线缆当中,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线缆是最广泛使用的线缆。由于HDMI线缆使用未压缩传输方法,因此不要求对应于压缩域(或区)的解码器或解码软件的设备。此外,在使用HDMI技术的情况下,由于可以通过使用整合到单个数字接口的格式通过单个线缆传输诸如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或控制信号的信号,因此HDMI技术的有利之处在于能够简化用于连接传统AV(音频/视频)装置的复杂布线[或走线]。
然而,HDMI技术的不利之处在于只有从多媒体源装置到显示装置的单向(或单程)服务是可用的,并且仅能够支持15米的最大线缆长度。此外,当使用HDMI技术时,难以有效地支持其中同时支持多个多媒体源的环境。例如,由于HDMI技术不能够支持USB、联网、串行连接方法的菊花链方法等等,因此在HDMI技术的采用(或使用)上存在限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中公开的HDBaseT技术涉及通过单个线缆经由100Mbps的以太网或基于100Mbs以太网的CAT5/6(5/6类)线缆提供未压缩的高清(或高图像质量)视频和音频的传输。
另外,HDBaseT技术也可以用在家庭影院、DVR(数字视频录像机)、BDP(蓝光盘播放器)、游戏装置、PC(个人计算机)和/或移动产品中,并且HDBaseT技术可以连接到多个显示器以构造多画面。
此外,HDBaseT技术也可以通过单个线缆提供双向通信、多流的传输以及电力传输。
然而,在HDBaseT技术的情况下,由于使用了多个实体,因此应该研究并提供用于从每个连接节点高效地识别并且引用这样的实体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家庭网络系统中使用的高效通信方法和用于支持该通信方法的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准确地识别家庭网络系统内的每个实体的方法以及用于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将不仅限于上述目的。因此,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本申请的额外的技术目的并且这些额外的技术目的中的一部分将对于阅读了下面的内容的本领域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本申请的实践来知晓。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而且,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发送分组的各种方法以及用于支持这些方法的设备。
根据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在高清传输(下面称为HDBaseT)系统中发送分组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发送适配器中接收来自源装置的数据;将发送适配器的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下行流分组,以便于将转换后的下行流分组通过HDBaseT网络发送到接收适配器,并且将转换后的下行流分组发送到接收适配器。在该情况下,下行流分组可以包括分层识别符,其用于识别下行流分组将被发送到的HDBaseT实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50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