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烯烃微多孔膜及其制造方法、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间隔件、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5178.8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2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佐野弘树;西川聪;吉富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9/26 | 分类号: | C08J9/26;B32B5/18;B32B27/30;H01M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多孔 及其 制造 方法 水系 二次 电池 间隔 以及 | ||
1.一种聚烯烃微多孔膜,其特征在于,
结晶度为60~85%,
缚结分子体积分数为0.7~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其中,所述缚结分子体积分数为0.7~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其中,聚烯烃的数均分子量为3万~8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其中,聚烯烃主链的1000个碳原子中所含的短链支链数为1~5个。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由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0万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密度为0.942g/cm3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的聚烯烃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经过以下工序而制造:将聚烯烃1~35质量份与由挥发性溶剂和不挥发性溶剂构成的混合溶剂65~99质量份在190~220℃进行熔融混炼而制备聚烯烃溶液的工序;将所述聚烯烃溶液在所述聚烯烃的熔点以上且熔点+60℃以下的温度由模挤出,进行冷却而形成凝胶状组合物的工序;从所述凝胶状组合物中除去所述挥发性溶剂的工序;拉伸所述凝胶状组合物的工序;以及从所述凝胶状组合物中除去所述不挥发性溶剂的工序。
7.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间隔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和
设在所述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单面或两面、含有耐热性树脂的耐热性多孔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间隔件,其中,所述耐热性树脂为选自全芳香族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砜、聚酮、聚醚酮、聚醚酰亚胺和纤维素中的至少1种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间隔件,其中,所述耐热性多孔层还含有无机填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间隔件,其中,所述无机填料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中的至少一方。
11.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间隔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和
设在所述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单面或两面、含有偏氟乙烯系树脂的粘接性多孔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间隔件,其中,所述偏氟乙烯系树脂选自(i)聚偏氟乙烯和(ii)至少使六氟丙烯、氯三氟乙烯、六氟乙烯和乙烯中的至少1种与偏氟乙烯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
13.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正极,
负极,以及
配置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或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间隔件;
所述非水系二次电池通过锂的嵌入、脱嵌而获得电动势。
14.一种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造方法,
所述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将聚烯烃1~35质量份与由挥发性溶剂和不挥发性溶剂构成的混合溶剂65~99质量份在190~220℃进行熔融混炼而制备聚烯烃溶液的工序;
将所述聚烯烃溶液在所述聚烯烃的熔点以上且熔点+60℃以下的温度由模挤出,进行冷却而形成凝胶状组合物的工序;
从所述凝胶状组合物中除去所述挥发性溶剂的工序;
拉伸所述凝胶状组合物的工序;以及
从所述凝胶状组合物中除去所述不挥发性溶剂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株式会社,未经帝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517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