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镜镜筒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15530.8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2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三东武生;古贺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7/08 | 分类号: | G02B7/08;G02B7/02;G02B7/10;H04N5/225;H04N5/2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 ||
技术领域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涉及透镜镜筒,尤其涉及具备能够增减焦点距离的光学系统的透镜镜筒。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备能够增减焦点距离的光学系统的透镜镜筒。在专利文献1的透镜中,虽然能够对电动式及手动式进行切换,但接受焦点距离的增减操作的操作单元只存在一个。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8914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通过在一个透镜镜筒中设置用于变焦设定的多个操作单元,从而例如能够分别准备粗调整用操作单元和微调整用操作单元。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透镜镜筒中,尤其在切换到手动式的情况下,变焦设定的操作感变重,对使用者增加负担。
发明内容
在此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变焦设定的操作性的透镜镜筒。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此公开的透镜镜筒具备能够增减焦点距离的光学系统、致动器、第一操作单元及第二操作单元和控制部。致动器包括在光学系统中且对具有变更倍数作用的变焦透镜进行驱动,从而增减所述焦点距离。第一操作单元及第二操作单元分别从使用者接受对焦点距离的增减操作。控制部在第一操作单元及第二操作单元分别接受增减操作时控制致动器而使焦点距离变更。
(发明效果)
根据在此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可提高变焦设定的操作性的透镜镜筒。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的前后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环及旋转检测器的结构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杆、变焦杆回复机构及滑动检测部的结构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环及旋转检测器的结构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的外观立体图,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焦杆、变焦杆回复机构及滑动检测部的结构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焦杆、变焦杆回复机构及滑动检测部的结构图。
图10是变形例1的操作单元的图。
图11是变形例2的操作单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镜筒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相机系统1的外观结构
参照图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系统1的外观结构。图1是相机系统1的外观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机系统1的被拍摄体侧定义为“前”,将摄影者侧定义为“后”或“背”,将相机系统1的横向拍摄姿态下的铅垂上侧定义为“上”,将铅垂下侧定义为“下”。横向拍摄姿态是指,CMOS图像传感器110的长边方向与摄影图像内的水平方向平行,而CMOS图像传感器110的短边方向与摄影图像内的铅垂方向平行的情况下的相机系统1的姿态。
如图1所示,相机系统1具备相机主体100和相对于相机主体100可装拆的透镜单元200(透镜镜筒的一例)。
相机主体100具有安装在上表面的操作部130。操作部130包括释放钮131和电源开关132。透镜单元200具有圆筒状的透镜筒290、安装在透镜筒290的侧面的变焦环213、变焦杆224及聚焦环234。对于相机主体100及透镜单元20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说明。
(2)相机系统1的内部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相机系统1的内部结构。图2是相机系统1的结构框图。以下,依次说明相机主体100及透镜单元200的功能结构。
(2-1)相机主体100
如图2所示,相机主体100具备CMOS图像传感器110、AD转换器111、相机监视器120、操作部130、相机控制部140、DRAM141、本体安装件150、电源160、卡槽1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55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环形刀连接结构
- 下一篇:尿道内切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