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线构造、显示装置和半导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6158.2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2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寺尾泰昭;森田晋也;三木绫;富久胜文;后藤裕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28 | 分类号: | H01L21/28;G09F9/30;H01L21/3205;H01L21/768;H01L23/52;H01L23/522;H01L29/417;H01L29/78;H01L29/78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 显示装置 半导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适用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的平板显示器(显示装置),U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ET(场效应晶体管)、二极管等的半导体装置等的配线构造,特别是涉及作为配线材料含有Cu合金膜的配线构造。以下,特别以液晶显示装置的薄膜晶体管的配线为例进行列举说明,但并非限定于此。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等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由如下构成:TFT基板,其以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以下称为TFT。)为开关元件,具备透明像素电极、栅极配线和源极/漏极配线等的配线部、非晶硅(a-Si)和多晶硅(p-Si)等的半导体层;对置基板,其与TFT基板相对,留有规定的间隔而相对配置的共通电极;填充在TFT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在TFT基板中,栅极配线和源极/漏极配线等的配线材料,至今为止使用的是铝(Al)合金膜。但是,随着显示设备的大型化和高画质化推进,由于配线电阻大引起的信号延迟和电功率损失这样的问题明显化。因此作为配线材料,比Al电阻低的铜(Cu)受到注目。
配线材料使用纯Cu或Cu合金(以下,将其统称为Cu系合金。)时,如专利文献1~7所述,通常,在Cu系合金配线膜和TFT的半导体层之间会设有由Mo、Cr、Ti、W等的高熔点金属构成的阻挡金属层。其中主要可列举以下两个理由。
第一,可列举的理由是,若不经由阻挡金属层,而是使Cu系合金配线膜与TFT的半导体层直接接触,则由于其后的工序(例如,形成于TFT之上的绝缘层的成膜工序,和烧结及退火等的热工序)的热过程,会导致Cu系合金配线膜中的Cu扩散到半导体层中,TFT性能降低,或Cu系合金配线膜和半导体层的接触电阻增加等。
第二,如上述,若Cu系合金配线膜中的Cu扩散到半导体中,形成半导体层和Cu的反应层,则存在Cu系合金配线膜从该反应层的部分剥离的问题。即,若使Cu合金膜和半导体层直接接触,则密接性降低。
但是,为了形成这样的阻挡金属层,除了Cu系合金配线膜形成用的成膜装置以外,还另行需要阻挡金属形成用的成膜装置。具体来说,就是必须使用分别多余地装配有阻挡金属层形成用的成膜室的成膜装置(代表性的是,多个成膜室与硅片传输腔(transfer chamber)连接的组合设备工具),招致制造成本的上升和生产率的降低。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省略上述这样的阻挡金属层的技术,例如可列举专利文献8。在专利文献8中公开有一种配线构造,作为Cu系合金膜和半导体层的直接接触技术,是一种由含氮层或含氧氮层和Cu系合金膜构成的材料,其中,含氮层的N(氮)或含氧氮层的氮或氧与半导体层的Si结合。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664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84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9637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35322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13342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21294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5-166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1181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线构造,其即使省略通常设于Cu系合金配线膜和半导体层之间的阻挡金属层,也能够发挥出优异的低接触电阻,此外Cu系合金配线膜和半导体层的密接性优异。
本发明包含以下的方式。
[1]一种在基板之上,从基板侧按顺序具备半导体层和Cu合金层的配线构造,其中,
在所述半导体层和所述Cu合金层之间,从基板侧按顺序包括如下层叠结构:含有从氮、碳、氟和氧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的(N、C、F、O)层;含有Cu和Si的Cu-Si扩散层,并且,构成所述(N、C、F、O)层的氮、碳、氟和氧的任意一种元素与所述半导体层的Si结合,
所述Cu合金层是从基板侧按顺序包含如下层的层叠结构:第一层,是含有从Zn、Ni、Ti、Al、Mg、Ca、W、Nb和Mn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的合金成分X的Cu-X合金层;第二层,是由纯Cu或以Cu为主成分的Cu合金即比所述第一层的电阻率低的Cu合金构成的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61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酸式自动滴定管
- 下一篇:探头架防撞保护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