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可展开机翼前缘元件的低噪音机翼缝翼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6630.2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4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A·什米洛维奇;Y·亚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音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50 | 分类号: | B64C3/50;B64C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展开 机翼 前缘 元件 噪音 系统 | ||
背景技术
在飞机制造工业,降低与机场环境相关的噪音水平已变为逐渐具有较高优先级的项目。然而,日益严格的噪音管理已导致增加了空中交通低效性并且降低了机场的生产力。例如,在许多机场,目前容量主要是由操作时间控制的,为了防止或者减轻噪音污染,操作时间通常仅限于多半是白天时间。在飞机起飞、进场以及着陆操作过程中,噪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飞机发动机和机架组件产生。随着高涵道比发动机出现,实现了显著降低发动机噪音,对此作出不断地进步。
显著的机架噪音源源于飞机的大升力系统。特别地,因为在凹穴区域内出现的流动再循环,有槽的前缘缝翼会产生高噪音水平,其中凹穴区域位于被展开前缘机翼缝翼的后侧。传统的机翼缝翼经构造与飞机机翼前缘匹配,以便当缝翼相对机翼前缘缩回时,每个缝翼和机翼共同形成所需的翼型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缝翼可具有大体上类似机翼前缘形状的前缘,但是通常具有的后侧是凹入的形状,因为其被成形为以便与机翼的大体凸出前缘匹配。当缝翼向前延伸及向下旋转以进行大升力操作时,缝翼后侧的凹入形状产生凹穴,其中围绕缝翼流动的环境气流再循环,形成噪音。
相对于这些考虑以及其他在此做出本公开。
发明内容
应理解,提供本概要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所选概念,其将在详细说明中进一步说明。本概要不是要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主题事项的范围。
提供本文所述的概念和技术是为了降低与飞机大升力系统有关的气动噪音水平。根据在此提供的本公开的一个方面,降低飞机噪音的方法包括从飞机机翼的前缘展开缝翼。然后,机翼的前缘元件从机翼内部的存放位置被重新放置到展开位置。在展开位置,前缘元件与机翼的上部和下部表面形成连续的外模线横截面形状。
根据另一个方面,大升力系统包括可展开前缘机翼缝翼和前缘元件。飞机机翼的前缘元件在机翼内部的存放位置和机翼外部的展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当可展开前缘机翼缝翼延伸时,机翼的前缘元件从存放位置移至展开位置,在此前缘元件形成机翼的连续外模线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与飞机机翼有关的大升力系统包括主翼元件、刚性前缘元件以及前缘机翼缝翼。主翼元件包括上部机翼表面和下部机翼表面。刚性前缘元件连接至主翼元件,并且可移动以便当刚性前缘元件处于展开位置时前缘元件形成飞机机翼的连续外模线,并且向上部机翼表面和下部机翼表面的外缘后方移动至存放位置。前缘机翼缝翼还被连接至主翼元件,并且邻接上部机翼表面和下部机翼表面的外缘,从而当缝翼缩回至存放位置时,形成飞机机翼的连续外模线形状。
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能够独立实现,或者可在其他实施例中结合实现上述特征、功能和优势,其中可参考以下描述和附图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细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传统的大升力系统的横截面图,其示出处于展开和存放构造的传统前缘缝翼,同时在缝翼凹穴内具有相应的噪音诱导气流再循环;
图2示出根据在此呈现的不同实施例的大升力系统的横截面图,其示出处于展开和存放构造的填充凹穴的前缘缝翼;
图3示出传统的大升力系统的横截面图,其示出处于展开构造内的传统的前缘缝翼;
图4示出根据在此呈现的不同实施例的大升力系统的横截面图,其示出处于展开和存放构造内的单件式前缘元件;
图5示出根据在此呈现的不同实施例的大升力系统的横截面图,其示出处于展开和存放构造内的两件式前缘元件;
图6示出根据在此呈现的不同实施例的传统大升力系统、在展开操作期间用单件式前缘元件的大升力系统以及使用两件式前缘元件的大升力系统;以及
图7示出根据在此呈现的不同实施例,示出用于降低与大升力系统有关的飞机噪音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详细的描述涉及提供大升力系统的系统和方法,其中大升力系统使用填充凹穴的前缘机翼缝翼,从而消除或者降低与传统的前缘机翼缝翼有关的产生噪音的空气再循环。在下列详细的描述中,参考形成作为其中一部分的附图,且其通过图解、具体实施例或者例子的方式示出。贯穿附图中几幅图的标识号指示同一元件。现在参考图1将描述传统的大升力系统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音公司,未经波音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6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语音输入验证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树脂基玻璃钢复合材料降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