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阀机构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7415.4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2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R.韦特;A.普菲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B22C9/10;F02B37/16;F16K27/02;F04D2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志明;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机构 涡轮 增压 壳体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至少一个阀机构的涡轮增压器壳体,例如带有推力空气转向阀(Schubumluftventil)的压缩机壳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方法。
涡轮增压器同样具有涡轮机,涡轮机设置在废气流中,并通过轴与压缩机在吸入道中连接。在此,在轴上通常设置有涡轮机轮和压缩机轮。通过所连接的发动机的废气流来驱动涡轮机的涡轮机轮。在此,涡轮机轮也驱动压缩机的压缩机轮。压缩机由此可以提高发动机吸入道中的压力,从而在吸入冲程期间有更多的空气进入到气缸中。这导致能提供更多的氧气,且能燃烧相应更多量的燃料。
现在,为了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例如在发动机推力运行中涡轮增压器的转速下降或者减小下降的程度,现代的涡轮增压器具有推力空气转向阀。这些推力空气转向阀在由铝制成的压缩机壳体中位于涡轮增压器上。推力空气转向阀的功能通过在输入侧和输出侧与形成密封面的阀座之间的通道来实现。这些溢流通道以及阀座通常具有复杂的造型。
由WO 2008/055588已知涡轮增压器的具有推力空气转向阀或空气转向阀的压缩机壳体。压缩机壳体在此具有阀凸缘,空气转向阀可固定在该阀凸缘上。阀凸缘为此具有凸缘面,在该凸缘面上设置有输入开口,在该输入开口上连接着通至压缩机入口的连接通道。此外,阀凸缘具有用于空气转向阀的封闭部件的阀座。在此,连接通道的通道轴线与阀座夹成角度β地布置。此外,凸缘面与基准面夹成角度α地布置,该基准面垂直于涡轮增压器轴线地布置,且朝向轴承壳体侧轴向地限定压缩机壳体的螺旋件。压缩机壳体在此具有如下缺点:它具有复杂的形状,且很难以足够的精确度实现规定的角度α、β。
据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简易地制造的带有阀机构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和一种用于制造这种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方法。
采用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带有阀机构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和一种具有权利要求8的特征的用于制造带有阀机构的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方法,即可实现该目的。
据此,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阀机构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其中阀机构至少具有第一通道区段和第二通道区段,其中两个通道区段以其纵轴线相互平行地布置,且为无咬边的(hinterschneidungsfrei)结构。
在此,该涡轮增压器壳体具有如下优点:它能借助设计简单且廉价的滑阀部件利用阀机构采用压铸方式构造。模具滑阀部件(Werkzeugschieberelement)可以简单地设计,这是因为阀机构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无咬边的通道区段。滑阀部件由此还可以非常简单地采用压铸方法插入到压铸模具中,且能从压铸模具和涡轮增压器壳体中再轻易地取出。
本发明的有利设计和改进可由从属权利要求以及参照附图所做的说明得到。
下面借助在示意图中给出的实施例详细地介绍本发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阀机构的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剖视图,其中为了构造阀机构,把模具滑阀部件部分地插入到涡轮增压器壳体中;
图2为根据图1的涡轮增压器壳体的不带模具滑阀部件时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图1的模具滑阀部件的正视图;
图4为根据图1和3的模具滑阀部件的侧视图;
图5为根据图1、3和4的模具滑阀部件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图1、3、4和5的模具滑阀部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7为根据图1的带有阀机构的涡轮增压器壳体的立体剖视图,其中模具滑阀部件部分地从涡轮增压器壳体中取出;
图8为从阀机构的视角观察时根据图7的带有阀机构的涡轮增压器壳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9为涡轮增压器壳体和模具滑阀部件的剖视图,其中模具滑阀部件完全地从涡轮增压器壳体中取出;
图10为根据图1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和模具滑阀部件的立体剖视图,其中模具滑阀部件完全地从涡轮增压器壳体中取出,且从阀机构的视角观察示出了涡轮增压器壳体;
图11为根据图1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和模具滑阀部件的另一立体图,其中模具滑阀部件完全地从涡轮增压器壳体中取出;和
图12为从阀机构的方向观察时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另一立体图。
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部件与装置―只要未做另外说明―都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74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