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水处理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20368.9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2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军;E.J.乔丹;P.M.加格拉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贾静环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处理 系统 方法 | ||
1.处理废水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待处理的废水;
在第一生物反应器中对所述废水进行反硝化处理以产生反硝化混合液;
在第二生物反应器中采用载体上的硝化生物膜对所述反硝化混合液进行硝化处理和采用悬浮生物质从所述反硝化混合液中生物吸着不良成分;
在分离器中分离硝化混合液的第一部分以产生富含固体的污泥和经处理的流出物,该经处理的流出物的总氮含量小于约10毫克氮元素/升;以及
将硝化混合液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待处理的废水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生物反应器中水力保留时间少于约3小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第三生物反应器中处理至少一部分富含固体的污泥以产生经生物处理的污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的至少一部分富含固体的污泥进行增稠处理以产生经增稠的污泥和贫含污泥的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三生物反应器中处理富含固体的污泥包括对经增稠的污泥进行处理以产生至少一部分经生物处理的污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一部分经生物处理的污泥与选自待处理的废水、所述第一生物反应器和所述第二生物反应器中的至少一种以预设的流速混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部分经生物处理的污泥与选自待处理的废水、所述第一生物反应器和所述第二生物反应器中的至少一种以预设流速的大约50%混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位于所述第一生物反应器上游的澄清器中对所述待处理的废水进行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处理的流出物的氨浓度为低于约5毫克氮元素/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处理的流出物的化学需氧浓度低于约80毫克/升。
10.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
待处理的废水源;
第一生物反应器,其具有从该废水源的下游流体连接的入口;
生物吸着池,其包括生物膜载体,且具有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一生物反应器的入口,该生物吸着池的构造和排列使其能够保留总氮浓度小于约10毫克氮元素/升的流出物,且水力保留时间少于约3小时;
分离器,其具有污泥出口,流出物出口和流体连接到生物吸着池的下游的入口;和
污泥循环利用线路,其将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废水源流体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进一步包括厌氧消化器,该厌氧消化器具有厌氧消化污泥出口和流体连接到所述污泥出口的入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进一步包括污泥增稠处理器,所述污泥增稠处理器具有从所述分离器的污泥出口的下游流体连接的入口,流体连接到厌氧消化器的增稠污泥出口,和贫含固体出口。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进一步包括混合液体循环利用线路,该混合液体循环利用线路将所述生物吸着池的出口与所述废水源流体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进一步包括厌氧消化污泥循环利用线路,该厌氧消化污泥循环利用线路将所述厌氧消化污泥出口与所述废水源流体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一生物反应器上游的澄清器。
16.在废水处理系统中为降低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浓度的促进废水处理的方法,该系统具有废水源、缺氧反应器、需氧反应器、将需氧反应器的出口与缺氧反应器流体连接的混合液循环流、分离器和将分离器的出口与缺氧反应器流体连接的污泥循环流,该方法包括:
将生物膜载体引入需氧反应器;和
将所述分离器的富含固体污泥出口与厌氧消化器流体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厌氧消化器的出口与选自废水源、缺氧反应器、需氧反应器、混合液循环流和污泥循环流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流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私人有限公司,未经西门子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036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泡材料梯度温控系统
- 下一篇:新型物理化学混合发泡挤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