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分离和增压来改型水下设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0954.3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9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J·R·黑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13 | 分类号: | E21B43/01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会卿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分离 增压 改型 水下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总体涉及水下生产和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美国公开号2009/0211763公开了一种竖直环形分离与泵送系统(VASPS),其利用隔离挡板来代替与电潜泵结合的标准泵防护罩。该隔离挡板可以是一块板,其设置用于将生产的井筒液体围绕电潜泵马达引导,以提供冷却介质来防止电潜泵过热和过早损坏。美国公开号2009/0211763以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美国公开号2009/0035067公开了一种安装在沉箱内的海底泵组件,所述沉箱具有用于接纳包含气体和液体的流体流的上端。所述泵组件封闭在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具有围绕泵组件密封的上端,和在所述马达下方并且开放的下端。排出管具有在所述沉箱的上部内位于防护罩上方的上端,和与防护罩的内部流体连通的下端。排出管使从液体分离并且收集在沉箱上部中的气体被吸入所述泵中,并且在液体被泵送时与液体混合。美国公开号2009/0035067以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国际公开号WO 2007/144631公开了分离多相流体的方法,所述流体包含相对高密度、组分和相对低密度组分,所述方法包括:将流体引入分离区域中;将旋转运动赋予多相流体;在分离区域内形成预定厚度的旋转流体的外部环形区域;并且在内部区域中形成并且保持流体核心;其中进入分离容器的流体被引导至外部环形区域中;并且外部环形区域的厚度使得高密度组分集中并且基本上包含在该区域中,低密度组分集中在旋转核心中。还公开了应用该方法的分离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特别适用于在井口流动压力下将固体碎屑从通过地下油或气井生产的流体分离。国际公开号WO 2007/144631以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国际公开号WO 2009/047521公开了使用安装在海床上(优选远离生产井)并且旨在将由一个或多个海底生产井生产的高含气率的烃类泵送到表面的水下模块的设备和水下泵送系统。公开了一种泵送模块(PM),其连接到已经存在于生产井中的泵送设备,并且基本上包括:入口管,分离器设备,第一泵和第二泵。在用于生产具有高含气率的烃类的水下泵送系统中,当油从生产井(P)泵送时,井泵以压力的形式增加流体的能量,并且将该能量的增加以水下模块(PM)的第二泵中的吸气压力增加的形式传递。国际公开号WO 2009/047521以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代理人卷号为TH3898的2009年10月27日提交的共同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61/255,212公开了一种用于分离多相流体的方法,所述流体包含相对高密度组分和相对低密度组分,所述方法包括:将流体引入分离区域中;将旋转运动赋予所述多相流体;在所述分离区域中形成旋转流体的外部环形区域;并且在内部区域中形成和保持流体核心;其中,将进入分离容器中的流体引导到外部环形区域中;并且外部环形的厚度使得高密度组分集中并且基本上包含在该区域中,低密度组分集中在旋转核心中。美国专利申请61/255,212以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专利公开WO 2010/014770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处理多相井流出物的方法和系统,所述井流包含来自水下含烃层的天然气和液体,所述系统包括:流体分离容器,其连接到多相井流输送管道的下游端;液体高度传感器组件,其用于检测流体分离容器中的气液界面;富含液体流体输送流送管线,其连接在流体分离容器底部处或附近,和富含气体流体输送流送管线,其连接在流体分离容器顶部处或附近;泵,其连接到电动马达;和快速动作变速驱动系统,其连接到液体高度控制器,所述液体高度控制器在2秒内调节泵和马达速度设置点,以将容器中的液体高度保持预定设置点处。专利公开WO 2010/014770以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因此,持续需要水下分离和生产系统。本领域还进一步需要通过增加分离和任选地泵送的设备来改进现有水下生产系统。
发明内容
在一方面,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涉及水下分离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0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