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结构的框架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1705.6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1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法兰克·E·欧特林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兰金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7/18 | 分类号: | F16B7/18;F16B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林颖 |
地址: | 美国格***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结构 框架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10年4月26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327,925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清楚地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用于自动化设备等的结构框架组合件,特别地涉及可机械互锁以形成结构的框架件,或涉及可与其他组件机械互锁的部件。
背景技术及发明内容
如所知的,结构框架在很大范围的产品建造中被使用,包括用于从自动化设备和用具到建筑等的所有产品中。结构框架通常会包含通过弯角件、接合点或粘结点联接在一起的水平和垂直的框架件。例如面板的覆盖物可以被紧固至框架件以隔离结构框架的内部和/或提供美观外形。另外,不同的组件可以与结构框架相互连结以允许结构框架被用于期望的目的。作为例子,铰链可以与结构框架相互连结以为将门安装至铰链上提供便利。可选地,滑动件可以与结构框架的侧面相互连结以便允许该结构框架起到抽屉的功用。值得注意的是,其它类型的组件可以与结构框架相互连结而为其所期望的目的提供便利。
通常,结构框架的组件通过摩擦力的方式保持在一起。例如,螺母与螺栓的组合经常被使用于将水平的和垂直的框架件紧固在一起。然而,用于将结构框架保持在一起的螺母与螺栓的组合经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即由于期间会受到震动和/或环境的影响而变松。由于螺母与螺栓的组合松开,结构框架的一体性会受到危害。而且,由于螺母与螺栓的组合松开,框架件和组件会因而相对于彼此转动,从而使结构框架无法对齐。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和特征是提供一种框架,该框架之间彼此机械互锁并在重复使用中保持互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和特征是提供框架件,该框架件之间可以彼此简易地机械互锁以形成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和特征是提供框架件,该框架件之间可以彼此机械互锁,并适应于多种用途。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结构件的框架件。该框架件包含大致扁平、细长的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具有在其内沿轴线延伸的细长的槽沟。该槽沟由第一和第二会聚侧壁限定。第一和第二会聚侧壁位于相对于表面呈锐角的相应的平面内,并具有终止端。第一和第二偏离外接界壁从第一和第二会聚侧壁的终止端起延伸,并具有终止端。第一和第二偏离内接界壁从第一和第二外偏离侧壁的终止端起向表面延伸。第一和第二偏离内接界壁具有终止端。大致凹形的终止壁使第一和第二偏离内接界壁的终止端相互连结。
框架件还可以包含大致扁平的、细长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位于与第一表面呈预定角度的平面内。第二表面在其内包括有沿轴线延伸的细长的槽沟。第二表面内的槽沟由第一和第二会聚侧壁限定。限定第二表面内的槽沟的第一和第二会聚侧壁位于相对于表面呈锐角的相应的平面内,并具有终止端。第一和第二偏离外接界壁从第一和第二会聚侧壁的终止端起延伸,并具有终止端。第一和第二偏离内接界壁从第一和第二外偏离侧壁的终止端起朝向第二表面延伸。第一和第二偏离内接界壁具有终止端。大致凹形的终止壁使第一和第二偏离内接界壁的终止端相互连结。
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的预定的角度大致等于90度。可以预想到的是,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凹陷的台阶处相交,或者可选地,通过大致拱形的弯角相互连结。第一表面可以在其内的槽沟的第一侧上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轴线延伸,该轴线大致平行于第一表面内的槽沟的轴线。第一表面还可以在其内的槽沟的第二侧上包含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轴线延伸,该轴线大致平行于第一表面内的槽沟的轴线。
第一会聚侧壁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一偏离外接界壁,及第二会聚侧壁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二偏离外接界壁。而且,第一会聚侧壁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二偏离内接界壁,及第二会聚侧壁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一偏离内接界壁。第一偏离外接界壁和第二偏离内接界壁位于大致平行的平面内,及第二偏离外接界壁和第一偏离内接界壁位于大致平行的平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兰金系统公司,未经布兰金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1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