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应器设定在审
申请号: | 201180022366.3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8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M·T·皮华安维拉尔塔;Z·袁;M·R·约翰斯;S·D·麦克杜格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液体消耗治疗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32;C02F11/02;C02F3/30;C02F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项丹 |
地址: | 新西兰*** | 国省代码: | 新西兰;NZ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 设定 | ||
1.一种建立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包含分碎的好氧污泥颗粒的活性生物质对所述反应器进行接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中值粒径为约150μm至约1250μm的分碎的好氧污泥颗粒对所述反应器进行接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用包含分碎的好氧污泥颗粒与絮状污泥的混合物的活性生物质对所述反应器进行接种。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碎的好氧污泥颗粒占总接种活性生物质的约5重量%至约50重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碎的好氧污泥颗粒占总活性生物质的约10重量%至约25重量%。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中的活性生物质的初始浓度为约lg MLSS/L至约5g MLSS/L。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颗粒污泥反应器初始运行的废水负荷的每次循环的体积交换比为约12.5%至约25%。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颗粒污泥反应器最终运行的废水负荷的每次循环的体积交换比高至约50%。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处理循环和倾滗处理后液体之间的沉淀时间随着反应器建立时运行的处理循环次数不断减少,以从反应器中去除较差沉淀的生物质。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生物质包含硝化生物体和反硝化生物体,所述反应器用于从废水中去除生物COD和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包含至少100mg/L的氮。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挥发性脂肪酸源进料到所述反应器以及废水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挥发性脂肪酸源进料到所述反应器中或者加入到所述废水中的量使得每升进入到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流入物的总可溶性COD为约500mg COD/L至约600mg COD/L。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挥发性脂肪酸源进料到所述反应器中或者加入到所述废水中的量使得流入到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总COD与总氮的整体比为约5至约10。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通过亚硝化/反亚硝化从废水中除氮。
16.如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生物质包含聚磷酸盐积累生物体(PAO),所述反应器用于从废水中同时去除氮、磷酸盐/酯以及生物COD。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挥发性脂肪酸源进料到所述反应器中或者加入到所述废水中的量使得所述流入物中的总COD与磷的整体比约为15。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一进料步骤包括使得废水在所述反应器底部的沉淀的污泥中分布。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内含物质至少在所述第一进料步骤的至少一部分时间没有发生混合。
20.如权利要求18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内含物质至少在所述第一进料步骤之后的无曝气阶段的至少一部分时间没有发生混合。
21.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废水处理循环包括两个废水进料步骤,每一个进料步骤之后依次跟随有包括厌氧步骤、好氧步骤以及缺氧步骤。
22.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中值粒径为约500μm至约700μm的分碎的好氧污泥颗粒对所述反应器进行接种。
23.分碎的好氧污泥颗粒,其中值粒径为约150μm至约750μm,所述分碎的好氧污泥颗粒可任选地储存在培养基或者含低营养物水平的处理过的废水中。
24.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碎的好氧污泥颗粒,其特征在于,该分碎的好氧污泥颗粒的中值粒径为约500μm至约750μm,可任选地储存在培养基或者含低营养物水平的处理过的废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液体消耗治疗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液体消耗治疗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23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 下一篇:两轮车辆前灯